Unichain: Uniswap的Layer 2策略及其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級10/22/2024, 4:00:06 AM
Uniswap的Unichain是針對DeFi量身定制的Layer 2解決方案,將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通過採用OP Stack框架並引入分散的驗證器網絡,Unichain與以太坊的擴展策略保持一致,同時提高了交易速度和隱私性。提議的ERC7683標準旨在實現平滑的跨鏈互動。預計Unichain的推出將引發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的Layer 2格局,潛在推動以太坊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你认为怎么样 @Uniswap‘s即將推出的DeFi專用Layer 2—Unichain?公眾意見似乎存在分歧,有些人將其解讀為另一個主要DeFi應用“叛逃”以太坊。此前,dYdX推出了自己的獨立鏈,MakerDAO宣布與NewChain的“終極目標”,這兩者都引發了熱烈討論。

事實上,Uniswap 的獨立鏈計劃不應該被視為叛變;相反,它可能成為促進以太坊 Layer 2 生態系統發展的催化劑。為什麼?以下是我的想法:

1) dYdX和MakerDAO面臨以太坊的瓶頸:基於Cosmos IBC框架的dYdX和偏向Solana的MakerDAO都因以太坊主網的限制而創建了獨立鏈。Gas Limit限制每個區塊的交易數量僅為一千多筆。即使Layer 2網絡執行了鏈下擴展,它們仍然受到主網的Rollup合約的限制。因此,dYdX和MakerDAO都選擇了獨立的共識鏈。(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詳細分析了原因:https://x.com/tmel0211/status/1699290789287956562…)

Uniswap,從UniswapX開始,採用了混合方法,將離鏈預處理與鏈上執行相結合,確保與以太坊的深度整合,因此不能真正被標籤為“缺陷”。

Uniswap Labs的決定使用OP Stack框架建立Unichain作為Layer 2,強調了這一點,因為它與以太坊的Rollup-centric策略相一致。

2)相反地,依我之見,擁有非凡應用基因的項目Uniswap,有可能打破當前的Layer 2發展瓶頸

Unichain旨在拓展DeFi的功能,这可能会极大地惠及以太坊的Layer 2生态系统。目前,两个主要的Layer 2阵营——OP-Rollups和ZK-Rollups——尚未充分发挥DeFi的潜力。

由於對非本地代幣抵押品的信任問題,借貸協議面臨困境。 DEXs面臨來自碎片化流動性和用戶基礎的挑戰。僅有少數像GMX這樣的衍生品平台獲得了吸引力。當前的第2層環境不利於繁榮的DeFi生態系統。

像以太坊这样的新项目 @MetisL2正在嘗試使用本地代幣和去中心化序列挖礦機制來建立獨立的第2層經濟體系,以解決DeFi動能不足的問題。然而,大多數第2層網絡的代幣經濟學仍然不完全支持DeFi。

隨著處理以太坊主網絡交易超過60%的Uniswap推出了專用的DeFi二層,人們自然對此抱有很高的期望。

Unichain選擇採用OP Stack超鏈框架而不是第3層方法也是有意義的。雖然第3層鏈提供了更多自定義代幣和共識機制的彈性,但它們依賴於第2層的互通性和共享組件。這種敘述尚不成熟,更適用於利基應用。

作為一個巨大的應用程式,Uniswap 在 Layer 2 策略下具有更多商業潛力,並且不需要依賴其他 Layer 2。

推出第 3 層可能會帶來新的 gas 代幣,第 2 層策略賦予 $UNI 代幣治理功能。 它還將重新激活休眠的第 2 層生態系統,例如 @arbitrum並且 @StarknetUniswap可以進一步整合產品,例如Uniswap錢包和UniswapX,使這種方法比從頭開始發行新代幣更有意義。

3) Unichain有兩個核心功能值得特別解釋:

  1. 一個去中心化的驗證者網絡,將增加一個額外的最終安全確認層級。

Unichain將引入一個額外的確定性安全層。它的功能類似Eigenlayer的AVS中間件,但更像是一個“預確認”共識網絡。該網絡支持1秒的區塊時間,250毫秒的子區塊,以及基於TEE的新隱私和MEV保護機制。治理將由UNI代幣提供動力,驗證者需要抵押UNI參與。

這種轉變,其中一個Layer 1治理代幣成為一個新的Layer 2鏈的權益和獎勵代幣,這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行為。

  1. 該升級將引入ERC7683提案,建立“跨鏈意圖”標準,為跨鏈交易執行系統提供通用接口。

簡單來說,它定義了跨鏈訂單信息的標準,包括誰在進行交易,正在交易什麼,以及交易截止時間。有了這個統一的框架,不同的鏈可以合作處理相同的訂單。

顯然,Unichain旨在解決跨鏈可操作性挑戰。通過利用Uniswap的大量用戶基礎和流動性虹吸效應,Unichain可能吸引廣泛的DeFi應用。如果Unichain成功整合了一個應用生態系統,後續評估Layer 2 Rollup敘述是否屹立不倒將更有意義。

4) 至於關於 Unichain 的推出是否會影響以太坊主網上現有的 Uniswap 協議,我認為不會。Uniswap Labs 的商業策略和開源、去中心化的 Uniswap 協議的開發一直以來都是並行運作的。即使推出了 Unichain,原始的 Uniswap 協議也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有任何影響,那就是Unichain將與其他Layer 2網絡競爭,最終提升Layer 2市場的整體份量。

目前,Unichain 在應用增長和用戶參與方面似乎具有先發優勢,這要歸功於 Uniswap 錢包和品牌的影響。如果 Uniswap 的虹吸效應變得更加明顯,很可能會導致大量用戶和流量遷移到第 2 層,這與以太坊的 Rollup 中心策略完美契合。

就這樣。

總結一下,Uniswap Labs決定推出一個Layer 2網絡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無疑是正面的。作為一個顛覆者,Uniswap可能為Layer 2市場帶來急需的“鯰魚效應”。

對於 Unichain 是否有意義,取決於觀點。從純應用的角度來看, @VitalikButerin對於懷疑論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從商業策略的角度來看,Uniswap的抱負明顯超越了僅僅成為一個協議。只要與以太坊的路線圖保持一致,這一舉動將是雙贏的。

聲明:

  1. 本文翻譯自[昊天], 版權屬於原作者 [昊天], 如果您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系Gate 學習團隊會根據相關程序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該文章的其他語言版本是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的,並未提及。Gate.io翻譯的文章不得重製、分發或抄襲。

分享

目錄

Unichain: Uniswap的Layer 2策略及其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級10/22/2024, 4:00:06 AM
Uniswap的Unichain是針對DeFi量身定制的Layer 2解決方案,將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通過採用OP Stack框架並引入分散的驗證器網絡,Unichain與以太坊的擴展策略保持一致,同時提高了交易速度和隱私性。提議的ERC7683標準旨在實現平滑的跨鏈互動。預計Unichain的推出將引發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的Layer 2格局,潛在推動以太坊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你认为怎么样 @Uniswap‘s即將推出的DeFi專用Layer 2—Unichain?公眾意見似乎存在分歧,有些人將其解讀為另一個主要DeFi應用“叛逃”以太坊。此前,dYdX推出了自己的獨立鏈,MakerDAO宣布與NewChain的“終極目標”,這兩者都引發了熱烈討論。

事實上,Uniswap 的獨立鏈計劃不應該被視為叛變;相反,它可能成為促進以太坊 Layer 2 生態系統發展的催化劑。為什麼?以下是我的想法:

1) dYdX和MakerDAO面臨以太坊的瓶頸:基於Cosmos IBC框架的dYdX和偏向Solana的MakerDAO都因以太坊主網的限制而創建了獨立鏈。Gas Limit限制每個區塊的交易數量僅為一千多筆。即使Layer 2網絡執行了鏈下擴展,它們仍然受到主網的Rollup合約的限制。因此,dYdX和MakerDAO都選擇了獨立的共識鏈。(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詳細分析了原因:https://x.com/tmel0211/status/1699290789287956562…)

Uniswap,從UniswapX開始,採用了混合方法,將離鏈預處理與鏈上執行相結合,確保與以太坊的深度整合,因此不能真正被標籤為“缺陷”。

Uniswap Labs的決定使用OP Stack框架建立Unichain作為Layer 2,強調了這一點,因為它與以太坊的Rollup-centric策略相一致。

2)相反地,依我之見,擁有非凡應用基因的項目Uniswap,有可能打破當前的Layer 2發展瓶頸

Unichain旨在拓展DeFi的功能,这可能会极大地惠及以太坊的Layer 2生态系统。目前,两个主要的Layer 2阵营——OP-Rollups和ZK-Rollups——尚未充分发挥DeFi的潜力。

由於對非本地代幣抵押品的信任問題,借貸協議面臨困境。 DEXs面臨來自碎片化流動性和用戶基礎的挑戰。僅有少數像GMX這樣的衍生品平台獲得了吸引力。當前的第2層環境不利於繁榮的DeFi生態系統。

像以太坊这样的新项目 @MetisL2正在嘗試使用本地代幣和去中心化序列挖礦機制來建立獨立的第2層經濟體系,以解決DeFi動能不足的問題。然而,大多數第2層網絡的代幣經濟學仍然不完全支持DeFi。

隨著處理以太坊主網絡交易超過60%的Uniswap推出了專用的DeFi二層,人們自然對此抱有很高的期望。

Unichain選擇採用OP Stack超鏈框架而不是第3層方法也是有意義的。雖然第3層鏈提供了更多自定義代幣和共識機制的彈性,但它們依賴於第2層的互通性和共享組件。這種敘述尚不成熟,更適用於利基應用。

作為一個巨大的應用程式,Uniswap 在 Layer 2 策略下具有更多商業潛力,並且不需要依賴其他 Layer 2。

推出第 3 層可能會帶來新的 gas 代幣,第 2 層策略賦予 $UNI 代幣治理功能。 它還將重新激活休眠的第 2 層生態系統,例如 @arbitrum並且 @StarknetUniswap可以進一步整合產品,例如Uniswap錢包和UniswapX,使這種方法比從頭開始發行新代幣更有意義。

3) Unichain有兩個核心功能值得特別解釋:

  1. 一個去中心化的驗證者網絡,將增加一個額外的最終安全確認層級。

Unichain將引入一個額外的確定性安全層。它的功能類似Eigenlayer的AVS中間件,但更像是一個“預確認”共識網絡。該網絡支持1秒的區塊時間,250毫秒的子區塊,以及基於TEE的新隱私和MEV保護機制。治理將由UNI代幣提供動力,驗證者需要抵押UNI參與。

這種轉變,其中一個Layer 1治理代幣成為一個新的Layer 2鏈的權益和獎勵代幣,這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行為。

  1. 該升級將引入ERC7683提案,建立“跨鏈意圖”標準,為跨鏈交易執行系統提供通用接口。

簡單來說,它定義了跨鏈訂單信息的標準,包括誰在進行交易,正在交易什麼,以及交易截止時間。有了這個統一的框架,不同的鏈可以合作處理相同的訂單。

顯然,Unichain旨在解決跨鏈可操作性挑戰。通過利用Uniswap的大量用戶基礎和流動性虹吸效應,Unichain可能吸引廣泛的DeFi應用。如果Unichain成功整合了一個應用生態系統,後續評估Layer 2 Rollup敘述是否屹立不倒將更有意義。

4) 至於關於 Unichain 的推出是否會影響以太坊主網上現有的 Uniswap 協議,我認為不會。Uniswap Labs 的商業策略和開源、去中心化的 Uniswap 協議的開發一直以來都是並行運作的。即使推出了 Unichain,原始的 Uniswap 協議也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有任何影響,那就是Unichain將與其他Layer 2網絡競爭,最終提升Layer 2市場的整體份量。

目前,Unichain 在應用增長和用戶參與方面似乎具有先發優勢,這要歸功於 Uniswap 錢包和品牌的影響。如果 Uniswap 的虹吸效應變得更加明顯,很可能會導致大量用戶和流量遷移到第 2 層,這與以太坊的 Rollup 中心策略完美契合。

就這樣。

總結一下,Uniswap Labs決定推出一個Layer 2網絡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無疑是正面的。作為一個顛覆者,Uniswap可能為Layer 2市場帶來急需的“鯰魚效應”。

對於 Unichain 是否有意義,取決於觀點。從純應用的角度來看, @VitalikButerin對於懷疑論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從商業策略的角度來看,Uniswap的抱負明顯超越了僅僅成為一個協議。只要與以太坊的路線圖保持一致,這一舉動將是雙贏的。

聲明:

  1. 本文翻譯自[昊天], 版權屬於原作者 [昊天], 如果您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系Gate 學習團隊會根據相關程序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該文章的其他語言版本是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的,並未提及。Gate.io翻譯的文章不得重製、分發或抄襲。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