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广场家人们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经上线~ 机票+酒店一站式预订,还能用加密货币直接付款 💸
所以说,你的钱包和你的旅行梦终于可以谈恋爱了 😎 💕
现在广场开启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动,邀你来秀旅行灵感 & 使用体验!💡
🌴 参与方式:
1️⃣ 在【广场】带话题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发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岛 or 网红打卡点都行)
讲讲用 Gate Travel 订票/订酒店的奇妙体验
放放省钱/使用攻略,让大家省到笑出声
或者直接写一篇轻松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奖励安排,走起:
🏆 优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营套装
🎖️ 热门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干套装
🎉 幸运参与奖(5 名):Gate 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
*海外用户 旅行露营套装 以 $100 合约体验券,旅行速干套装 以 $50 合约体验券折算,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以 $30合约体验券折算。
📌 优质内容将有机会得到官方账号转发翻牌提升社区曝光!
📌 帖文将综合互动量、内容丰富度和创意评分。禁止小号刷贴,原创分享更容易脱颖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币圈异化:从创新驱动到单一卖币经济的转变
币圈的异化:从创新到单一卖币经济
近期参加完香港的一场行业盛会后,我与国内的一些老朋友见面交流。虽然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在这个圈子里,但整个市场的氛围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牛市或熊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状态,让人感到格格不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币圈似乎只剩下一种生意模式:卖币。
行业运转的三大支柱
纵观币圈的发展历程,其运作一直依赖于三个核心环节:
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如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等。
价值发现:通过投资和交易定价,捕捉潜力资产,推动行业发展。
价值流通:构建销售渠道,协助项目触达用户,完成从一级到二级市场的资金流转。
理想状态下,这三个环节应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前两者日渐式微,而第三者却蒸蒸日上。
项目方不再专注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开发,投资机构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和潜力赛道。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在回荡:"如何卖出更多的币?"
卖币经济学与资源俱乐部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中,这三个环节应该紧密相连:项目方专注于产品开发,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获得利润和资本市场溢价;投资机构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市场低谷期介入,高峰期退出获利;而流通渠道则为资本市场提供更高的资金效率。
然而,当前的币圈已经很少有人讨论行业创新机会、产品开发方向或用户需求。即便在山寨币普遍失败的2024年下半年,仍有如AI Agent这样的细分领域保持热度,能够激发创业者的热情。
二级市场机构普遍处于观望状态,山寨币上市即见顶,小众币种流动性几乎枯竭,新兴公链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活跃的主要是第三类机构:做市商、代理机构和中间商。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优化数据表现、建立关系以上市大型交易平台、如何做宣发吸引买盘,以及如何与社区合作增加交易量。
市场参与者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都在想方设法从币圈日益稀缺的存量资金中获利。
创业者的消失
2022年某大型交易平台崩塌后,币圈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但与当前情况不同的是,当时大量资金沉淀在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大户手中,这些资金具有造血功能,可以投入到创业项目中,创造价值并吸引新的资金进入。
而现在,大量资金被中间环节吸收,项目方只求上市后赚取差价,成为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的中间商,不再关注价值创造,只专注于构建"空壳"故事。从传统商业逻辑出发,如果下游渠道占据了大部分成本,那么必然会压缩上游的研发和运营预算。
项目方索性放弃产品开发,将资金全部用于宣发和上市,毕竟没有产品和用户也能上市的案例并不少见。现在的宣发甚至可以包装成"meme"驱动,投入产品和技术的资金越少,反而有更多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币价。
币圈的创新路径演变成:
"构建吸引人的故事 → 快速包装 → 寻找关系上市 → 套现离场。"
产品、用户、价值这些概念,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主义者的幻想中。
抽水成为宿命
表面上看,项目方将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币价,似乎各方都能受益:投资基金得以退出,二级市场散户有了博弈空间,中间商的抽水收入丰厚。
但长远来看,正面外部性的丧失导致的结果是中间商越做越大,形成垄断后抽水比例不断攀升。
上游的项目方被迫缩减产品研发成本,面临监管压力和抽水的双重挤压,导致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最终选择退出。下游的散户之间竞争加剧,"永远是接盘侠"的感觉越来越强,赚钱效应消失后大批投资者退出市场。
本质上,无论是交易平台、做市商、还是代理机构、社区,都是服务提供者,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和正面外部性。当服务方、抽水方成为市场最大的受益群体时,整个市场就像患上癌症的机体,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癌细胞不断壮大,而宿主耗尽养分后走向衰亡。
周期的力量和灾后重建
币圈终究是一个周期性市场。
乐观者相信,在这个流动性枯竭的低谷之后,终会迎来真正的"价值复兴"。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创新的商业模式将重新点燃创新热情。创新精神不灭,泡沫终将消散。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之光,就可能成为指引前进的灯塔。
悲观者则认为,泡沫尚未完全破灭,币圈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大洗牌"。只有当抽水者无币可抽,中间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彻底崩塌,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从业者将经历一段混沌而艰难的时期:质疑、内耗、倦怠、自我怀疑。
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是新生的前奏。
未来或许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道路,注定漫长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