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故事是不是只屬於大公司?


還是說,真正的作者——我們 從一開始就被遺忘了嗎?

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冒出新的 AI 項目:有人用它生成音樂,有人讓它寫劇本,還有人用它分析醫療數據

AI 看起來無所不能,但當它越來越強大時,我們這些提供數據的人卻越容易被忽略,就像沒有存在過一樣

這肯定不是理想的未來,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讓價值與權利能夠回歸到真正的創造者

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熱的話題:不少人擔心“AI會取代人類”,但換個角度想,大家覺得AI 真的是終結者嗎?

谷歌前工程總監 Matt Welsh 曾預測:“程序員的職業將在三年內消失” 聽起來很嚇人,但細看他其實在說進化

AI 也許會寫代碼,但人類還是要負責訓練、驗證、教它新技能

我覺得問題不是“會不會被取代”,我們能不能在循環裏一直有位置?

這正是@PublicAI_想要解決的,它提出了人本層(Human Layer) 的概念,讓人類重新回到 AI 的核心

■PublicAI 的解法:數據經濟的“人本層”
既然數據來自人,就應該讓提供數據的人受益,它搭了一個全球網路,上傳數據的人、驗證數據的人,都能拿到獎勵

而且它不只盯着訓練階段,PublicAI還把人拉到 AI 輸出和決策的過程裏,人不只是打工,還能當監督者、合作者

■三層架構:從數據到共識
PublicAI 的生態可以被拆解爲三層:

◇數據中心(DataHub):收集、驗證數據,通過共識機制來保證數據合格

◇數據獵人(Data Hunter):節點運營者出算力,還能在社交平台互動,制造更多有價值的數據

◇區塊鏈與智能合約層:用鏈上透明機制來保障公平,所有獎勵與懲罰都寫在鏈上,確保來源可追溯、防篡改

■爲什麼不用AI自己合成的數據?
有人覺得 AI 可以自己生成數據再訓練,但研究已經證明,這樣只會越來越劣化,想要靠譜、多樣的數據,還是得靠真人,這就是 PublicAI 的機會

它已經有超過 100 萬貢獻者參與,幫客戶創造了 1400 萬美元收入,這些數據真實又多樣,讓 AI 更可靠

目前 PublicAI 已經覆蓋 200 多個國家,活躍用戶接近 300 萬,它完成了 1000 萬美元融資,得到了 NEAR 和 Solana 基金會的支持,也通過了斯坦福區塊鏈加速器的孵化

@PublicAI_ 今年 8 月還在 Coinlist 做了代幣公募,獲得了十倍預期的資金認購,而它公募時的FDV僅7000 美元

和行業內的其他玩家對比,Sahara 的估值已接近十億美元,這意味着 PublicAI 仍有十倍的成長空間,TGE 也預計在 2025 年第三季度上線主流交易所

很多人擔心 AI 會搶走飯碗,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能變成 AI 的老師、審查員、合作者呢?

未來的工作,也許不是跟 AI 競爭,而是跟它一起做事,這樣人類既能留下價值,也不會被邊緣化

AI 的故事每天都在寫,但不該少了我們的署名,PublicAI 想做的,就是把人的價值重新寫進 AI 的底層邏輯

當 AI 越來越強,我們還能不能留在核心?PublicAI 正在給出答案
#PublicAI
PUBLIC-1.17%
SOL-2.1%
SAHARA-3.3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