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

中級2/26/2025, 9:16:57 AM
本文詳細分析傳統 DEX 面臨的流動性困境,以及新型訂單簿 DEX 如何透過混合模型、隱私保護和流動性分層等手段重構流動性權力分配。

轉發原文標題《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

引言:流動性博弈的底層邏輯

在金融市場中,散戶投資者常被視為機構投資者在退出流動性時的“接盤俠”——當機構需要大規模拋售時,散戶往往被動承接價格下跌的資產。這種不對稱性在加密貨幣領域被進一步放大,中心化交易所(CEX)的做市商機制和暗池交易加劇了這種信息差。然而,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進化,以dYdX、Antarctic為代表的新型訂單簿DEX正在通過機制創新重構流動性權力的分配。本文將以技術架構、激勵機制和治理模式為切入點,解析優秀DEX如何實現散戶與機構流動性的物理隔離。

流動性分層:從被動承擔到權力重構

傳統DEX的流動性困境

在早期AMM(自動做市商)模型中,散戶的流動性提供(LP)行為存在顯著的逆向選擇風險。以Uniswap V3為例,儘管其集中流動性設計提高了資本效率,但數據顯示,散戶LP平均頭寸僅為2.9萬美元,且主要分佈於日交易量低於10萬美元的小型池;而專業機構則以370萬美元的平均持倉主導大額交易池,日交易量超過1000萬美元的池中機構佔比高達70-80%。這種結構下,當機構執行大額拋售時,散戶的流動性池首當其衝成為價格下跌的緩衝區,形成典型的“退出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分層的必要性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揭示,DEX市場已呈現顯著的專業化分層:儘管散戶佔流動性提供者總數的93%,但65-85%的實際流動性由少數機構提供。這種分層並非偶然,而是市場效率優化的必然結果。優秀的DEX需通過機制設計將散戶的“長尾流動性”與機構的“核心流動性”區隔管理,例如dYdX Unlimited推出的MegaVault機制,將散戶存入的USDC通過算法分配到機構主導的子資金池,既保障了流動性深度,又避免散戶直接暴露於大額交易衝擊。

技術機制:構建流動性防火牆

訂單簿模式的革新

採用訂單簿的DEX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構建起多層次的流動性保護機制,核心目標是將散戶的流動性需求與機構的大額交易行為進行物理隔離,避免散戶被動成為市場劇烈波動的“犧牲品”。流動性防火牆設計需要兼顧效率、透明性與風險隔離能力。其核心在於通過鏈上與鏈下協同的混合架構,在保障用戶資產自主權的同時,抵禦市場波動和惡意操作對流動性池的衝擊。

混合模型將訂單匹配等高頻操作置於鏈下處理,利用鏈下服務器的低延遲和高吞吐量特性,大幅提升交易執行速度,避免區塊鏈網絡擁堵導致的滑點問題。同時,鏈上結算確保了資產自託管的安全性和透明性。例如,dYdX v3、Aevo、Antarctic等DEX通過鏈下訂單簿匹配交易,鏈上完成最終結算,既保留了去中心化的核心優勢,又實現了接近CEX的交易效率

同時,鏈下訂單簿的隱私性減少了交易信息的前置暴露,有效抑制了搶跑和三明治攻擊等MEV行為。例如,Paradex等項目通過混合模式減少了鏈上透明訂單簿帶來的市場操縱風險。混合模型允許接入傳統做市商的專業算法,通過鏈下流動性池的靈活管理,提供更緊密的買賣價差和深度。Perpetual Protocol採用虛擬自動做市商(vAMM)模型,結合鏈下流動性補充機制,緩解了純鏈上AMM的高滑點問題。

鏈下處理複雜計算(如動態資金費率調整、高頻交易撮合)減少了鏈上Gas消耗,而鏈上僅需處理關鍵結算步驟。Uniswap V4的單例合約架構(Singleton)將多池操作合併至單一合約,進一步降低Gas成本達99%,為混合模式的可擴展性提供了技術基礎。混合模型支持與預言機、借貸協議等DeFi組件的深度集成。GMX通過Chainlink預言機獲取鏈下價格數據,結合鏈上清算機制,實現了衍生品交易的複雜功能。

構建符合市場需要的流動性防火牆策略

流動性防火牆旨在通過技術手段維護流動性池的穩定性,防止惡意操作和市場波動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一般的做法比如在LP退出時引入時間鎖(如24小時延遲,最長可達7天),防止高頻撤資導致的流動性瞬間枯竭。當市場劇烈波動時,時間鎖可緩衝恐慌性撤資,保護長期LP的收益,同時通過智能合約透明記錄鎖定期,確保公平性。

基於預言機實時監控流動性池的資產比例,交易所也可以設置動態閾值觸發風控機制。當池內某一資產佔比超過預設上限時,暫停相關交易或自動調用再平衡算法,避免無常損失擴大。還可以根據LP的鎖倉時長和貢獻度設計分級獎勵。長期鎖定資產的LP可享受更高的手續費分成或治理代幣激勵,從而鼓勵穩定性。Uniswap V4的Hooks功能就允許開發者自定義LP激勵規則(如費用自動復投),增強粘性。

在鏈下部署實時監控系統,識別異常交易模式(如大額套利攻擊),並觸發鏈上熔斷機制。暫停特定交易對的交易或限制大額訂單,類似傳統金融的“熔斷”機制。通過形式化驗證和第三方審計確保流動性池合約的安全性,同時採用模塊化設計支持緊急升級。引入代理合約模式,允許在不遷移流動性的情況下修復漏洞,避免類似The DAO事件的重演。

案例研究

dYdX v4——訂單簿模式的完全去中心化實踐

dYdX v4 將訂單簿維護在鏈下,形成鏈下訂單簿與鏈上結算的混合架構。由60個驗證節點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實時匹配交易,僅在成交後通過Cosmos SDK構建的應用鏈完成最終結算。這種設計將高頻交易對散戶流動性的衝擊隔離在鏈下,鏈上僅處理結果,避免散戶LP直接暴露於大額撤單引發的價格波動。採用無Gas交易模式僅在交易成功後按比例收取手續費,避免散戶因高頻撤單承擔高額Gas成本,降低被動成為“退出流動性”的風險。

當散戶質押DYDX代幣可獲得15% APR的USDC穩定幣收益(來自交易手續費分成),而機構需質押代幣成為驗證節點,參與鏈下訂單簿維護並獲得更高收益。這種分層設計將散戶收益與機構節點職能分離,減少利益衝突。無許可上幣與流動性隔離,通過算法將散戶提供的USDC分配到不同子池,避免單一資產池被大額交易穿透。代幣持有者通過鏈上投票決定手續費分配比例、新增交易對等參數,機構無法單方面修改規則損害散戶利益。

Ethena——穩定幣流動性護城河

當用戶抵押ETH生成Delta中性穩定幣USDe時,Ethena協議自動在CEX開立等額ETH永續合約空頭頭寸,實現對衝。散戶持有USDe僅承擔ETH質押收益與資金費率利差,避免直接暴露於現貨價格波動。當USDe價格偏離1美元時,套利者需通過鏈上合約贖回抵押品,觸發動態調整機制,防止機構通過集中拋售操縱價格。

散戶質押USDe獲得sUSDe(收益代幣),收益來源於ETH質押獎勵與資金費率;機構則通過做市提供鏈上流動性獲得額外激勵,兩類角色收益來源物理隔離。向Curve等DEX的USDe池注入獎勵代幣,確保散戶能以低滑點兌換,避免因流動性不足被迫承接機構拋壓。未來計劃通過治理代幣ETA控制USDe抵押品類型與對衝比例,社區可投票限制機構過度槓桿化操作。

ApeX Protocol——彈性做市與與協議控制價值

ApeX Protocol 從 StarkEx 遷移至 zkLink X構建了鏈下撮合、鏈上結算的高效訂單簿合約交易模式。用戶資產採用自託管機制,所有資產均存儲在鏈上智能合約中,確保平臺無法挪用資金,即使平臺停止運營,用戶仍可強制提現保障安全。ApeX Omni合約支持多鏈資產的無縫入金與提現,並採用無需KYC的設計,用戶僅需連接錢包或社交賬號即可交易,同時免除Gas費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此外,ApeX現貨交易創新性地支持USDT一鍵買賣多鏈資產,省去跨鏈橋接的繁瑣流程與額外費用,尤其適用於多鏈Meme幣的高效交易。

ApeX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底層基礎設施zkLink X的突破性設計。zkLink X通過零知識證明(ZKP)與聚合Rollup架構,解決了傳統DEX面臨的流動性碎片化、高交易成本及跨鏈複雜性問題。其多鏈流動性聚合能力將分散在以太坊、Arbitrum等L1/L2網絡的資產統一整合,形成深度流動性池,用戶無需跨鏈即可獲得最佳交易價格。同時,zk-Rollup技術實現鏈下批量處理交易,結合遞歸證明優化驗證效率,使得ApeX Omni的吞吐量接近CEX級別,交易成本僅為同類平臺的極小部分。相比Hyperliquid等單鏈優化的DEX,ApeX憑藉跨鏈互操作性與統一資產掛牌機制,為用戶提供更靈活、低門檻的交易體驗。

Antarctic Exchange——基於ZK Rollup的隱私與效率革命

Antarctic Exchange 採用Zero Knowledge技術,將Zk-SNARKs的隱私屬性與訂單簿流動性深度結合。用戶可匿名驗證交易有效性(如保證金充足性)而無需暴露持倉細節防止MEV攻擊與信息洩露,成功解決“透明性與隱私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通過Merkle Tree將千百筆交易哈希聚合成單一根哈希上鍊,極大的壓縮了鏈上存儲成本與上鍊Gas消耗。通過Merkle Tree與鏈上驗證的耦合,為散戶提供了CEX級體驗與DEX級安全的“無妥協方案”。

在LP池的設計上Antarctic採用了混合LP模型,通過智能合約無縫銜接用戶穩定幣與LP Token(AMLP/AHLP)兌換操作,同樣兼顧了鏈上透明性和鏈下效率的優點。在用戶嘗試退出流動性池時引入延遲,防止因頻繁進出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供應量不穩定。這種機制可以減少價格滑點風險,增強流動性池的穩定性,並保護長期流動性提供者的利益,防止市場操縱者和機會主義交易者利用市場波動獲利。

在傳統CEX裡大資金客戶如果要退出流動性則需要依賴order book所有用戶的流動性,很容易造成踩踏砸盤。但Antarctic 的對衝做市機制能夠有效平衡流動性的供給,使得機構投資者的退出不會過度依賴散戶的資金,讓散戶不需要承擔過高的風險。更適合高槓杆,低滑點且厭惡市場操縱的專業交易員。

未來方向:流動性民主化的可能性

未來的DEX流動性設計將可能出現兩條不同的發展分支:全域流動性網絡:跨鏈互操作技術打破孤島,實現資本效率最大化,散戶可通過“無感跨鏈”獲得最優交易體驗;共治生態:通過機制設計創新,DAO治理從“資本強權”轉向“貢獻確權”,散戶與機構在博弈中形成動態平衡。

跨鏈流動性聚合:從碎片化到全域流動性網絡

這條路徑採用跨鏈通信協議(如IBC、LayerZero、Wormhole)構建底層基礎設施,實現多鏈間實時數據同步與資產轉移,消除對中心化橋接的依賴。通過零知識證明(ZKP)或輕節點驗證技術,確保跨鏈交易的安全性和即時性。

結合AI預測模型與鏈上數據分析,智能路由將自動選擇最優鏈的流動性池。比如當以太坊主網ETH拋售導致滑點升高時,系統可瞬時從Polygon或Solana的低滑點池中拆解流動性,並通過原子交換完成跨鏈對衝,降低散戶池的衝擊成本。

或者統一流動性層設計開發跨鏈流動性聚合協議(如Thorchain模式),允許用戶單點接入多鏈流動性池。資金池採用“流動性即服務”(LaaS)模式,按需分配至不同鏈,並通過套利機器人自動平衡各鏈間價差,最大化資本效率。並引入跨鏈保險池和動態費率模型,針對不同鏈的流動性使用頻率和安全等級調整保費。

DAO治理的博弈平衡:從鯨魚壟斷到多元制衡

與上一條路線不同,DAO的治理對投票權重進行動態調整。治理代幣的投票權重隨持有時間遞增(如veToken模型),DAO激勵組織成員長期參與社區的治理並抑制短期操縱。結合鏈上行為(如流動性提供時長、交易量)動態調整權重,避免大量囤幣造成的權力集中。

結合現有的雙軌制,涉及流動性分配的核心決策需同時滿足“總票數過半”和“散戶地址數過半”,防止鯨魚單邊控制。散戶可將投票權委託給經過聲譽認證的“治理節點”,節點需質押代幣並接受透明審計,濫用權力則罰沒質押金。對參與治理的流動性提供者(LP)給予額外收益,但若投票行為偏離社區共識,則收益按比例削減。

NFT作為勞動關係轉移和交易的媒介完全可以在DAO的治理中發揮重要的角色。比如所有交易所都有的返傭關係可以直接綁定NFT,當NFT被交易那麼這段返傭關係和對應的客戶資源會一併發生轉移,而這個NFT的價值也可以直接被資源的數量所量化。目前已經有DEX做出了相應的嘗試,通過opensea上的交易讓NFT快速流動到真正願意為DEX做推廣的用戶手中。整個運營部門業績超過90%的比例來自NFT返傭。NFT的匿名性還可以幫助DAO更好的管理BD部門,不會因為某個BD的離開造成用戶的流失。

結論:流動性權力的範式轉移

優秀的DEX本質上是通過技術架構重構金融權力的分佈。dYdX、Antarctic等一眾的實踐表明,當流動性提供機制從“被動承接”轉向“主動管理”,當交易撮合從“價格優先”升級為“風險隔離”,散戶將不再是機構退出的犧牲品,而是生態共建的平等參與者。這種變革不僅關乎技術效率,更是DeFi精神的核心體現——讓金融迴歸服務本質,而非零和博弈的戰場。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深潮 TechFlow],原文標題《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著作權歸屬原作者[Max.S],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

中級2/26/2025, 9:16:57 AM
本文詳細分析傳統 DEX 面臨的流動性困境,以及新型訂單簿 DEX 如何透過混合模型、隱私保護和流動性分層等手段重構流動性權力分配。

轉發原文標題《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

引言:流動性博弈的底層邏輯

在金融市場中,散戶投資者常被視為機構投資者在退出流動性時的“接盤俠”——當機構需要大規模拋售時,散戶往往被動承接價格下跌的資產。這種不對稱性在加密貨幣領域被進一步放大,中心化交易所(CEX)的做市商機制和暗池交易加劇了這種信息差。然而,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進化,以dYdX、Antarctic為代表的新型訂單簿DEX正在通過機制創新重構流動性權力的分配。本文將以技術架構、激勵機制和治理模式為切入點,解析優秀DEX如何實現散戶與機構流動性的物理隔離。

流動性分層:從被動承擔到權力重構

傳統DEX的流動性困境

在早期AMM(自動做市商)模型中,散戶的流動性提供(LP)行為存在顯著的逆向選擇風險。以Uniswap V3為例,儘管其集中流動性設計提高了資本效率,但數據顯示,散戶LP平均頭寸僅為2.9萬美元,且主要分佈於日交易量低於10萬美元的小型池;而專業機構則以370萬美元的平均持倉主導大額交易池,日交易量超過1000萬美元的池中機構佔比高達70-80%。這種結構下,當機構執行大額拋售時,散戶的流動性池首當其衝成為價格下跌的緩衝區,形成典型的“退出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分層的必要性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揭示,DEX市場已呈現顯著的專業化分層:儘管散戶佔流動性提供者總數的93%,但65-85%的實際流動性由少數機構提供。這種分層並非偶然,而是市場效率優化的必然結果。優秀的DEX需通過機制設計將散戶的“長尾流動性”與機構的“核心流動性”區隔管理,例如dYdX Unlimited推出的MegaVault機制,將散戶存入的USDC通過算法分配到機構主導的子資金池,既保障了流動性深度,又避免散戶直接暴露於大額交易衝擊。

技術機制:構建流動性防火牆

訂單簿模式的革新

採用訂單簿的DEX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構建起多層次的流動性保護機制,核心目標是將散戶的流動性需求與機構的大額交易行為進行物理隔離,避免散戶被動成為市場劇烈波動的“犧牲品”。流動性防火牆設計需要兼顧效率、透明性與風險隔離能力。其核心在於通過鏈上與鏈下協同的混合架構,在保障用戶資產自主權的同時,抵禦市場波動和惡意操作對流動性池的衝擊。

混合模型將訂單匹配等高頻操作置於鏈下處理,利用鏈下服務器的低延遲和高吞吐量特性,大幅提升交易執行速度,避免區塊鏈網絡擁堵導致的滑點問題。同時,鏈上結算確保了資產自託管的安全性和透明性。例如,dYdX v3、Aevo、Antarctic等DEX通過鏈下訂單簿匹配交易,鏈上完成最終結算,既保留了去中心化的核心優勢,又實現了接近CEX的交易效率

同時,鏈下訂單簿的隱私性減少了交易信息的前置暴露,有效抑制了搶跑和三明治攻擊等MEV行為。例如,Paradex等項目通過混合模式減少了鏈上透明訂單簿帶來的市場操縱風險。混合模型允許接入傳統做市商的專業算法,通過鏈下流動性池的靈活管理,提供更緊密的買賣價差和深度。Perpetual Protocol採用虛擬自動做市商(vAMM)模型,結合鏈下流動性補充機制,緩解了純鏈上AMM的高滑點問題。

鏈下處理複雜計算(如動態資金費率調整、高頻交易撮合)減少了鏈上Gas消耗,而鏈上僅需處理關鍵結算步驟。Uniswap V4的單例合約架構(Singleton)將多池操作合併至單一合約,進一步降低Gas成本達99%,為混合模式的可擴展性提供了技術基礎。混合模型支持與預言機、借貸協議等DeFi組件的深度集成。GMX通過Chainlink預言機獲取鏈下價格數據,結合鏈上清算機制,實現了衍生品交易的複雜功能。

構建符合市場需要的流動性防火牆策略

流動性防火牆旨在通過技術手段維護流動性池的穩定性,防止惡意操作和市場波動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一般的做法比如在LP退出時引入時間鎖(如24小時延遲,最長可達7天),防止高頻撤資導致的流動性瞬間枯竭。當市場劇烈波動時,時間鎖可緩衝恐慌性撤資,保護長期LP的收益,同時通過智能合約透明記錄鎖定期,確保公平性。

基於預言機實時監控流動性池的資產比例,交易所也可以設置動態閾值觸發風控機制。當池內某一資產佔比超過預設上限時,暫停相關交易或自動調用再平衡算法,避免無常損失擴大。還可以根據LP的鎖倉時長和貢獻度設計分級獎勵。長期鎖定資產的LP可享受更高的手續費分成或治理代幣激勵,從而鼓勵穩定性。Uniswap V4的Hooks功能就允許開發者自定義LP激勵規則(如費用自動復投),增強粘性。

在鏈下部署實時監控系統,識別異常交易模式(如大額套利攻擊),並觸發鏈上熔斷機制。暫停特定交易對的交易或限制大額訂單,類似傳統金融的“熔斷”機制。通過形式化驗證和第三方審計確保流動性池合約的安全性,同時採用模塊化設計支持緊急升級。引入代理合約模式,允許在不遷移流動性的情況下修復漏洞,避免類似The DAO事件的重演。

案例研究

dYdX v4——訂單簿模式的完全去中心化實踐

dYdX v4 將訂單簿維護在鏈下,形成鏈下訂單簿與鏈上結算的混合架構。由60個驗證節點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實時匹配交易,僅在成交後通過Cosmos SDK構建的應用鏈完成最終結算。這種設計將高頻交易對散戶流動性的衝擊隔離在鏈下,鏈上僅處理結果,避免散戶LP直接暴露於大額撤單引發的價格波動。採用無Gas交易模式僅在交易成功後按比例收取手續費,避免散戶因高頻撤單承擔高額Gas成本,降低被動成為“退出流動性”的風險。

當散戶質押DYDX代幣可獲得15% APR的USDC穩定幣收益(來自交易手續費分成),而機構需質押代幣成為驗證節點,參與鏈下訂單簿維護並獲得更高收益。這種分層設計將散戶收益與機構節點職能分離,減少利益衝突。無許可上幣與流動性隔離,通過算法將散戶提供的USDC分配到不同子池,避免單一資產池被大額交易穿透。代幣持有者通過鏈上投票決定手續費分配比例、新增交易對等參數,機構無法單方面修改規則損害散戶利益。

Ethena——穩定幣流動性護城河

當用戶抵押ETH生成Delta中性穩定幣USDe時,Ethena協議自動在CEX開立等額ETH永續合約空頭頭寸,實現對衝。散戶持有USDe僅承擔ETH質押收益與資金費率利差,避免直接暴露於現貨價格波動。當USDe價格偏離1美元時,套利者需通過鏈上合約贖回抵押品,觸發動態調整機制,防止機構通過集中拋售操縱價格。

散戶質押USDe獲得sUSDe(收益代幣),收益來源於ETH質押獎勵與資金費率;機構則通過做市提供鏈上流動性獲得額外激勵,兩類角色收益來源物理隔離。向Curve等DEX的USDe池注入獎勵代幣,確保散戶能以低滑點兌換,避免因流動性不足被迫承接機構拋壓。未來計劃通過治理代幣ETA控制USDe抵押品類型與對衝比例,社區可投票限制機構過度槓桿化操作。

ApeX Protocol——彈性做市與與協議控制價值

ApeX Protocol 從 StarkEx 遷移至 zkLink X構建了鏈下撮合、鏈上結算的高效訂單簿合約交易模式。用戶資產採用自託管機制,所有資產均存儲在鏈上智能合約中,確保平臺無法挪用資金,即使平臺停止運營,用戶仍可強制提現保障安全。ApeX Omni合約支持多鏈資產的無縫入金與提現,並採用無需KYC的設計,用戶僅需連接錢包或社交賬號即可交易,同時免除Gas費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此外,ApeX現貨交易創新性地支持USDT一鍵買賣多鏈資產,省去跨鏈橋接的繁瑣流程與額外費用,尤其適用於多鏈Meme幣的高效交易。

ApeX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底層基礎設施zkLink X的突破性設計。zkLink X通過零知識證明(ZKP)與聚合Rollup架構,解決了傳統DEX面臨的流動性碎片化、高交易成本及跨鏈複雜性問題。其多鏈流動性聚合能力將分散在以太坊、Arbitrum等L1/L2網絡的資產統一整合,形成深度流動性池,用戶無需跨鏈即可獲得最佳交易價格。同時,zk-Rollup技術實現鏈下批量處理交易,結合遞歸證明優化驗證效率,使得ApeX Omni的吞吐量接近CEX級別,交易成本僅為同類平臺的極小部分。相比Hyperliquid等單鏈優化的DEX,ApeX憑藉跨鏈互操作性與統一資產掛牌機制,為用戶提供更靈活、低門檻的交易體驗。

Antarctic Exchange——基於ZK Rollup的隱私與效率革命

Antarctic Exchange 採用Zero Knowledge技術,將Zk-SNARKs的隱私屬性與訂單簿流動性深度結合。用戶可匿名驗證交易有效性(如保證金充足性)而無需暴露持倉細節防止MEV攻擊與信息洩露,成功解決“透明性與隱私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通過Merkle Tree將千百筆交易哈希聚合成單一根哈希上鍊,極大的壓縮了鏈上存儲成本與上鍊Gas消耗。通過Merkle Tree與鏈上驗證的耦合,為散戶提供了CEX級體驗與DEX級安全的“無妥協方案”。

在LP池的設計上Antarctic採用了混合LP模型,通過智能合約無縫銜接用戶穩定幣與LP Token(AMLP/AHLP)兌換操作,同樣兼顧了鏈上透明性和鏈下效率的優點。在用戶嘗試退出流動性池時引入延遲,防止因頻繁進出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供應量不穩定。這種機制可以減少價格滑點風險,增強流動性池的穩定性,並保護長期流動性提供者的利益,防止市場操縱者和機會主義交易者利用市場波動獲利。

在傳統CEX裡大資金客戶如果要退出流動性則需要依賴order book所有用戶的流動性,很容易造成踩踏砸盤。但Antarctic 的對衝做市機制能夠有效平衡流動性的供給,使得機構投資者的退出不會過度依賴散戶的資金,讓散戶不需要承擔過高的風險。更適合高槓杆,低滑點且厭惡市場操縱的專業交易員。

未來方向:流動性民主化的可能性

未來的DEX流動性設計將可能出現兩條不同的發展分支:全域流動性網絡:跨鏈互操作技術打破孤島,實現資本效率最大化,散戶可通過“無感跨鏈”獲得最優交易體驗;共治生態:通過機制設計創新,DAO治理從“資本強權”轉向“貢獻確權”,散戶與機構在博弈中形成動態平衡。

跨鏈流動性聚合:從碎片化到全域流動性網絡

這條路徑採用跨鏈通信協議(如IBC、LayerZero、Wormhole)構建底層基礎設施,實現多鏈間實時數據同步與資產轉移,消除對中心化橋接的依賴。通過零知識證明(ZKP)或輕節點驗證技術,確保跨鏈交易的安全性和即時性。

結合AI預測模型與鏈上數據分析,智能路由將自動選擇最優鏈的流動性池。比如當以太坊主網ETH拋售導致滑點升高時,系統可瞬時從Polygon或Solana的低滑點池中拆解流動性,並通過原子交換完成跨鏈對衝,降低散戶池的衝擊成本。

或者統一流動性層設計開發跨鏈流動性聚合協議(如Thorchain模式),允許用戶單點接入多鏈流動性池。資金池採用“流動性即服務”(LaaS)模式,按需分配至不同鏈,並通過套利機器人自動平衡各鏈間價差,最大化資本效率。並引入跨鏈保險池和動態費率模型,針對不同鏈的流動性使用頻率和安全等級調整保費。

DAO治理的博弈平衡:從鯨魚壟斷到多元制衡

與上一條路線不同,DAO的治理對投票權重進行動態調整。治理代幣的投票權重隨持有時間遞增(如veToken模型),DAO激勵組織成員長期參與社區的治理並抑制短期操縱。結合鏈上行為(如流動性提供時長、交易量)動態調整權重,避免大量囤幣造成的權力集中。

結合現有的雙軌制,涉及流動性分配的核心決策需同時滿足“總票數過半”和“散戶地址數過半”,防止鯨魚單邊控制。散戶可將投票權委託給經過聲譽認證的“治理節點”,節點需質押代幣並接受透明審計,濫用權力則罰沒質押金。對參與治理的流動性提供者(LP)給予額外收益,但若投票行為偏離社區共識,則收益按比例削減。

NFT作為勞動關係轉移和交易的媒介完全可以在DAO的治理中發揮重要的角色。比如所有交易所都有的返傭關係可以直接綁定NFT,當NFT被交易那麼這段返傭關係和對應的客戶資源會一併發生轉移,而這個NFT的價值也可以直接被資源的數量所量化。目前已經有DEX做出了相應的嘗試,通過opensea上的交易讓NFT快速流動到真正願意為DEX做推廣的用戶手中。整個運營部門業績超過90%的比例來自NFT返傭。NFT的匿名性還可以幫助DAO更好的管理BD部門,不會因為某個BD的離開造成用戶的流失。

結論:流動性權力的範式轉移

優秀的DEX本質上是通過技術架構重構金融權力的分佈。dYdX、Antarctic等一眾的實踐表明,當流動性提供機制從“被動承接”轉向“主動管理”,當交易撮合從“價格優先”升級為“風險隔離”,散戶將不再是機構退出的犧牲品,而是生態共建的平等參與者。這種變革不僅關乎技術效率,更是DeFi精神的核心體現——讓金融迴歸服務本質,而非零和博弈的戰場。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深潮 TechFlow],原文標題《一個優秀的 DEX, 不會讓散戶直接成為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來源》,著作權歸屬原作者[Max.S],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Comece agora
Inscreva-se e ganhe um cupom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