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盤點各大主流BTCLayer2及其優劣

新手1/7/2024, 5:22:19 PM
本文從生態落地的角度,分析什麽類型的BTC Layer2比較容易成功。

寫在前麵:Web3CN 自成立以來,已纍計髮布 1000+ 篇原創文章,調研300+個優質的區塊鏈項目,我們重點關註公鏈、ZK、Layer2 等底層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最具爆髮潛力的DeFi,NFTFi以及GameFi等應用項目。如果您對以上賽道的投資感興趣,歡迎加入Web3CN核心用戶社群一起交流。微信ID:Web3CN_(Web3CN投研助手),添加時請備註關註賽道,以便助手將您拉進相應賽道的社群,否則小助手可能不會通過您的好友請求哦。

本文將最大限度避免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公式,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爲大家勾勒比特幣Layer2生態全貌,衕時,筆者將從生態落地的角度來分析,什麽類型的BTC Layer2更容易穫得成功。

什麽是BTC Layer2?以及能落地的BTC Layer2應該具備哪些成功要素?

BTC Layer2本質上和ETH Layer2併無二緻,本質都是去中心化跨鏈+一個高性能的智能合約網絡,核心的意義在於:Layer1無法實現的高性能場景和覆雜應用可以切換到Layer2去實現。因此,一個能落地的BTC Layer2本質上是兩部分:能把Bitcoin Layer1的BTC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鏈到Layer2,然後讓BTC在Layer2上可以實現一繫列覆雜的智能合約應用場景(主流的以太坊 Layer2亦遵循這樣的原則)

基於以上共識,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一個成功的BTC Layer2至少得遵循如下設計原則:

1、BTC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鏈到Layer2

用戶使用Layer2的第一步是把資産從Layer1跨到Layer2,這個過程是否去中心化,是否足夠安全,決定了Layer2的資産規模,也直接決定了Layer2的生死。在比特幣進行Taproot升級之前,比特幣無法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大部分在其他鏈上運行的BTC,均採用了中心化封裝或者多簽的方案來實現。如RenBTC採用多簽來實現(後因團隊問題而停止運行),WBTC則是依靠BitGo這家公司來背書。在2021年之前誕生的所謂BTC Layer2均沒有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因此,BTC Layer2生態也一直沒有成長起來。但是,比特幣2021年的Taproot升級,帶來了Schnorr簽名算法和Musig2聚合簽名技術,這爲去中心化的BTC跨鏈奠定了技術基礎。

2、BTC Layer2是否能穫得Layer1主網用戶的共識和支持

Layer2既然是對Layer1的拓展,那麽Layer2則是依托於Layer1所存在,衕時,Layer2也能反哺和增益Layer1,而Layer2網絡的運行是否以Layer1主網代幣爲Gas,幾乎是判斷的唯一標準,如果Layer2網絡僅是把Layer1作爲一個數據備份層,Layer2的經濟繫統和GAS稅收對Layer1沒有任何增益,必然無法穫得Layer1的支持,這和重建一個新的Layer1沒有任何區別,成功難度就可想而知。目前以太坊生態主流的Layer2均是以ETH爲GAS,而比特幣生態的某些號稱是BTC Layer2的項目卻併非以BTC爲GAS,因此,均沒有穫得很好的髮展。因此,BTC Layer2是否以BTC爲GAS,決定了是否能穫得比特幣社區的共識和支持。

3、BTC Layer2對於開髮者和用戶是否足夠友好

Layer2存在的核心意義是爲了幫助Layer1拓展應用和場景,讓原本在Layer1無法實現的功能可以輕鬆便捷的在Layer2實現,因此,Layer2的開髮語言和準入門檻應該最大限度地對開髮者和用戶友好。如果,layer2的設計過於覆雜或者讓開髮者及用戶有過高的進入門檻,則Layer2很難髮揮其真正的拓展價值。衆所周知,目前整個Crypto領域的智能合約開髮者均是在EVM生態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據公開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合約開髮者人數約40萬,其中80%以上均爲EVM生態開髮者。因此,我們看到大多數成功的Layer1和Layer2都採用了兼容EVM的方式來啟動,而大多數沒有兼容EVM的Layer1均麵臨因開髮者和用戶遷移成本過高而導緻生態難以壯大的問題。

因此,無論是比特幣Layer2還是以太坊Layer2,是否兼容EVM不僅僅是一個開髮語言的選擇問題,而是涉及一個Layer2能否真正幫助Layer1實現生態繁榮的戰略性問題,Layer2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快速的穫得開髮者和用戶,應該更多的考慮實際和落地,而非一味追求所謂的原生和炫技。大部分成功的以太坊Layer2都選擇了兼容EVM,而很多比特幣Layer2卻大肆宣揚所謂的比特幣原教旨主義或者所謂的正統性而拒絶兼容EVM,轉而去採用或創造一些較爲小衆的編程語言和開髮環境,這也是很多比特幣Layer2一直沒有髮展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於以上BTC Layer2設計原則,我們來盤點一些目前主流的BTC Layer2,衕時對比各方優劣。

Stacks

Stacks的定位是比特幣的智能合約層,主網在2018年上線。其使用“掛鉤”方式來實現BTC跨鏈,通過在Stacks網絡上髮行sBTC來實現,本質上是一種中心化的映射方式;其網絡Gas使用其主網代幣STX,而非BTC,礦工參與Stacks的網絡挖礦會消耗質押的BTC來挖取其網絡代幣,這樣的網絡設計不僅不會穫得比特幣用戶的支持,甚至産生極大的反感;其生態採用比較小衆的Clarity作爲編程語⾔,也大大限製了開髮者的涌入。其生態已經髮展5年,但是大多數項目都反響平平或處於停滯狀態,整個生態TVL目前不足2500萬美金。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Stacks的比特幣跨鏈方案仍是中心化方式;Stacks網絡運行不使用BTC,對比特幣Layer1幾乎沒有增益,很難穫得比特幣社區的支持;其網絡開髮語言Clarity比較小衆,很難引入開髮者,生態5年來一直沒有穫得大規模髮展,事實證明,Stacks設計方曏併非理想的BTC Layer2方案。

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絡)

Lightning Network是最具“正統性”的比特幣Layer2,其目標是實現比特幣的“全球支付”,核心是讓比特幣在LightningNetwork這個二層網絡實現快速便捷的小額支付,但是,Lightning Network不支持智能合約,因此,無法在Lightning Network上進行和比特幣相關的生態應用開髮。目前LightningNetwork網絡質押的BTC數量約4000枚。或許鑒於Ordinals協議的成功,Lightning團隊近期提出了Taproot Assets的比特幣資産髮行協議。但是,即使可以基於Taproot Assets髮行資産,然後在閃電網絡進行快速流通,但是,這樣的組合隻是提供了一種比特幣資産髮行和流通的方案,依然無法支撐覆雜的基於BTC的去中心化應用開髮。

小結:

Lightning Network無疑是最具“正統性”的BTC Layer2,但是其網絡不支持智能合約,其誕生的目標是拓展比特幣的支付場景,因此,其併非典型的比特幣Layer2。目前Lightning Network質押了4000個比特幣,約1.4億美金,雖然已經運行3年,但其生態髮展依然處於早期。

RSK:

RSK的定位是支持智能合約的比特幣Layer2,其採用Hash鎖的方式把主網BTC跨到RSK網絡,但是,Hash鎖仍是中心化的方式,很難取得比特幣用戶的信任,因此,使用RSK進行跨鏈的BTC數量屈指可數;衕時,目前RSK網絡的共識算法仍是POW,作爲二層網絡卻仍採用性能較差的POW共識機製,其生態自然很難穫得髮展,因此,RSK主網雖然於2018年已經上線,但是其生態幾乎沒有任何髮展,作爲當年的“十大天王級項目”之一,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RSK的比特幣資産跨鏈方案是中心化的;RSK主網性能較差,生態髮展聊勝於無。事實證明,RSK也不是理想的BTC Layer2方案。

Liquid

Liquid是由Blockstream推出的比特幣二層網絡,本質上講,Liquid是一個比特幣側鏈,Liquid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機構和資産髮行方,麵曏B端提供基於比特幣側鏈的資産髮行和流通服務,因此,Liquid的比特幣跨鏈方案相對中心化,採用11個被認證的多簽節點來托管比特幣,Liquid的解決方案類似於聯盟許可鏈。由於是麵曏機構提供金融資産髮行服務,Liquid更多的考慮是安全性和隱私性,因此,Liquid網絡是需要許可才能準入的聯盟鏈解決方案。Liquid作爲麵曏B端服務的比特幣側鏈網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要想穫得比特幣社區和加密用戶的廣大支持和使用,去中心化和無許可的BTC Layer2才是更具髮展前景的方曏。

小結:

Liquid是麵曏機構服務的比特幣側鏈,本質是一個許可才能準入的聯盟鏈,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對安全性和隱私性有高度要求的傳統機構和資産髮行方,且Liquid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資産髮行和交易,對覆雜的智能合約功能併不友好。因此,Liquid的服務範圍是相對有限的,和主流的去中心化BTC Layer2有著本質區別。

RGB

RGB的目標是構建基於BTC UTXO和閃電網絡的BTC Layer2。RGB於2018年被提出至今,因爲其多個技術要點實現難度較大,一直處於緩慢的開髮階段。RGB的核心設計分爲三點:UTXO狀態壓縮封裝、客戶端驗證、橋接閃電網絡運行非共享智能合約,RGB最被人們推崇爲正統性的就是:RGB上運行的數據會被壓縮封裝到比特幣的每一個UTXO中,即RGB上運行的核心數據借助UTXO附身於比特幣區塊鏈,用比特幣網絡來保障資産的安全性,但是,這也是RGB一直未能實現的功能;即使該功能實現也依然麵臨兩個問題,由於客戶端驗證資産時需要追溯每個資産上游的UTXO,這裡涉及大量的數據驗證,資産被轉移的次數越多 ,驗證難度和驗證成本就越大;即使資産能被驗證,但是,RGB的智能合約併非真正意義地運行在鏈上,每個基於RGB的智能合約是無法交互的,都是獨立的,如果基於RGB髮行的兩個代幣需要構建Swap,是無法像EVM上髮行的資産那樣直接實現Swap交互,而是需要轉移到閃電網絡進行交互,其覆雜程度可見一斑。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Layer2需要承載高性能、易開髮和對用戶友好的歷史使命,BTC Layer2是直接麵曏應用和用戶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所謂很cool的設計構想上。在這一點,RGB的架構無疑是不符合BTC Layer2三原則的,無論是尚未被驗證的UTXO狀態封裝,還是客戶端驗證,抑或在閃電網絡運行非共享的智能合約,這些無疑都給BTC Layer2上的開髮者和用戶帶來巨大的準入門檻,在這樣的Layer2上構建比特幣應用,其用戶體驗則可想而知。自2018年提出至今,RGB開髮進度一直進展緩慢,在某種層麵上也反應出RGB的覆雜程度之高,以及其落地難度之大,對於其未來的生態開髮者和用戶的準入門檻也可想而知。

BEVM

BEVM是以BTC爲GAS且兼容EVM的比特幣Layer2。BEVM的核心設計是基於BTC 2021年的Taproot升級,使用Musig2聚合簽名算法來實現去中心化的BTC跨鏈,Musig2聚合簽名算法是Taproot升級帶來的,可以讓1000個比特幣輕節點地址組成去中心化的資産網絡,通過這個網絡來處理BTC資産的轉移,從而保障BTC Layer2上的資産安全;衕時,BEVM網絡採用BTC爲GAS,Layer2上的應用都將以BTC爲Gas;最重要的是BEVM完全兼容EVM,EVM生態能運行的DeFi、GameFi等應用都可以無縫遷移到比特幣Layer2,用戶則可以在主流的加密錢包(如Metamask、OK Wallet等)直接使用BEVM生態應用。未來,BEVM還將兼容更多的非EVM的Layer1網絡,從而把BTC及BTC鏈上資産拓展到任意鏈,最大限度地拓展比特幣生態。目前BEVM先行網已經上線,生態上已經有近10款應用,比如,用戶可以在BEVM上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DEX,用戶可以存BTC/Sats等資産做LP,享受DEX收益等。

小結:

BEVM以Musig2聚合簽名來實現BTC的去中心化跨鏈,以BTC爲GAS來穫取比特幣社區共識和支持,衕時兼容EVM,可以降低智能合約開髮者和用戶的準入門檻,因此,是比較實際的且符合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的。但是,和很多宣揚比特幣正統性的BTC Layer2不衕,BEVM似乎顯得不那麽“正統性”。BEVM沒有在比特幣的容量有限區塊空間內或功能有限的UTXO上進行改良設計,而是選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BTC直接引入已經成熟的EVM網絡,從而降低拓展比特幣生態的難度,這是BEVM的設計亮點,衕時,也會被某些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冠以不夠“正統”的標簽。不過,在BTC Layer2賽道,是“正統性”重要,還是開髮者和用戶體驗感更重要,相信市場會給出最終答案。

BitVM

BitVM是2023年被提出的BTC Layer2解決方案,目前仍處於理論階段。BitVM被人們討論最多的是其比較“硬核”的技術實現方案。其核心邏輯是在BTC腳本上運行類似optimistic rollups的欺詐證明,所謂欺詐證明,即當一筆資産交易出現異議,用戶可以髮起檢舉,如果交易真的出現問題,則不誠實的那一方的資産將會被罰沒,一般有效的檢舉時間是7天之內(可以簡單理解爲7天內無條件退貨),但是,如果用戶在7天後髮起檢舉是無效的,即使資産交易出現問題,也將被自動保存在區塊鏈上繼續運行。BitVM的智能合約層運行在鏈下,且每個智能合約不共享狀態;BTC跨鏈使用傳統的Hash鎖來進行資産錨定,沒有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BTC跨鏈。

小結:

BitVM的設計亮點是把鏈下的覆雜智能合約抽象成一個個欺詐證明,併讓這個欺詐證明以比特幣操作碼的方式運行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對於這個方式是否可以實現,比特幣社區仍有很多不衕聲音,但是,對照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BitVM的BTC跨鏈方案仍是古老的Hash鎖,存在中心化問題;由於其可測試網絡仍沒有髮布,因此,無法得知其採用何種語言開髮;鑒於其最大的設計亮點仍處於理論階段,因此,對於BitVM我們採取觀察狀態。

總結

由於比特幣區塊鏈是非圖靈完備的且不支持智能合約,因此,多年來一直都有創業團隊在進行比特幣Layer2的探索。BTC Layer2的本質就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讓BTC跳脫出Layer1的束縛,讓BTC可以在高性能、高拓展性的Layer2上實現一切覆雜的應用場景。因此,一個優秀的能落地的比特幣Layer2應該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設計原則,比如,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BTC跨鏈到Layer2,這決定了Layer2的市場規模和價值上限;是否以BTC爲GAS,這決定了Layer2是否能得到比特幣社區的共識和支持;開髮語言和基礎設施是否對開髮者和用戶足夠友好,這決定了Layer2的生態是否能夠快速成長壯大。

通過對當前主流BTC Layer2項目的盤點,我們大緻可以摸清比特幣Layer2的演變路徑和髮展趨勢,BTC Layer2賽道,天然承載著拓展比特幣生態的使命,我們有理由相信,能穫取比特幣社區支持,能取得比特幣用戶信任以及對開髮者和用戶足夠友好的BTC Layer2必將在本輪比特幣生態浪潮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Web3中文],著作權歸屬原作者[Peter],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一文盤點各大主流BTCLayer2及其優劣

新手1/7/2024, 5:22:19 PM
本文從生態落地的角度,分析什麽類型的BTC Layer2比較容易成功。

寫在前麵:Web3CN 自成立以來,已纍計髮布 1000+ 篇原創文章,調研300+個優質的區塊鏈項目,我們重點關註公鏈、ZK、Layer2 等底層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最具爆髮潛力的DeFi,NFTFi以及GameFi等應用項目。如果您對以上賽道的投資感興趣,歡迎加入Web3CN核心用戶社群一起交流。微信ID:Web3CN_(Web3CN投研助手),添加時請備註關註賽道,以便助手將您拉進相應賽道的社群,否則小助手可能不會通過您的好友請求哦。

本文將最大限度避免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公式,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爲大家勾勒比特幣Layer2生態全貌,衕時,筆者將從生態落地的角度來分析,什麽類型的BTC Layer2更容易穫得成功。

什麽是BTC Layer2?以及能落地的BTC Layer2應該具備哪些成功要素?

BTC Layer2本質上和ETH Layer2併無二緻,本質都是去中心化跨鏈+一個高性能的智能合約網絡,核心的意義在於:Layer1無法實現的高性能場景和覆雜應用可以切換到Layer2去實現。因此,一個能落地的BTC Layer2本質上是兩部分:能把Bitcoin Layer1的BTC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鏈到Layer2,然後讓BTC在Layer2上可以實現一繫列覆雜的智能合約應用場景(主流的以太坊 Layer2亦遵循這樣的原則)

基於以上共識,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一個成功的BTC Layer2至少得遵循如下設計原則:

1、BTC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鏈到Layer2

用戶使用Layer2的第一步是把資産從Layer1跨到Layer2,這個過程是否去中心化,是否足夠安全,決定了Layer2的資産規模,也直接決定了Layer2的生死。在比特幣進行Taproot升級之前,比特幣無法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大部分在其他鏈上運行的BTC,均採用了中心化封裝或者多簽的方案來實現。如RenBTC採用多簽來實現(後因團隊問題而停止運行),WBTC則是依靠BitGo這家公司來背書。在2021年之前誕生的所謂BTC Layer2均沒有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因此,BTC Layer2生態也一直沒有成長起來。但是,比特幣2021年的Taproot升級,帶來了Schnorr簽名算法和Musig2聚合簽名技術,這爲去中心化的BTC跨鏈奠定了技術基礎。

2、BTC Layer2是否能穫得Layer1主網用戶的共識和支持

Layer2既然是對Layer1的拓展,那麽Layer2則是依托於Layer1所存在,衕時,Layer2也能反哺和增益Layer1,而Layer2網絡的運行是否以Layer1主網代幣爲Gas,幾乎是判斷的唯一標準,如果Layer2網絡僅是把Layer1作爲一個數據備份層,Layer2的經濟繫統和GAS稅收對Layer1沒有任何增益,必然無法穫得Layer1的支持,這和重建一個新的Layer1沒有任何區別,成功難度就可想而知。目前以太坊生態主流的Layer2均是以ETH爲GAS,而比特幣生態的某些號稱是BTC Layer2的項目卻併非以BTC爲GAS,因此,均沒有穫得很好的髮展。因此,BTC Layer2是否以BTC爲GAS,決定了是否能穫得比特幣社區的共識和支持。

3、BTC Layer2對於開髮者和用戶是否足夠友好

Layer2存在的核心意義是爲了幫助Layer1拓展應用和場景,讓原本在Layer1無法實現的功能可以輕鬆便捷的在Layer2實現,因此,Layer2的開髮語言和準入門檻應該最大限度地對開髮者和用戶友好。如果,layer2的設計過於覆雜或者讓開髮者及用戶有過高的進入門檻,則Layer2很難髮揮其真正的拓展價值。衆所周知,目前整個Crypto領域的智能合約開髮者均是在EVM生態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據公開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合約開髮者人數約40萬,其中80%以上均爲EVM生態開髮者。因此,我們看到大多數成功的Layer1和Layer2都採用了兼容EVM的方式來啟動,而大多數沒有兼容EVM的Layer1均麵臨因開髮者和用戶遷移成本過高而導緻生態難以壯大的問題。

因此,無論是比特幣Layer2還是以太坊Layer2,是否兼容EVM不僅僅是一個開髮語言的選擇問題,而是涉及一個Layer2能否真正幫助Layer1實現生態繁榮的戰略性問題,Layer2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快速的穫得開髮者和用戶,應該更多的考慮實際和落地,而非一味追求所謂的原生和炫技。大部分成功的以太坊Layer2都選擇了兼容EVM,而很多比特幣Layer2卻大肆宣揚所謂的比特幣原教旨主義或者所謂的正統性而拒絶兼容EVM,轉而去採用或創造一些較爲小衆的編程語言和開髮環境,這也是很多比特幣Layer2一直沒有髮展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於以上BTC Layer2設計原則,我們來盤點一些目前主流的BTC Layer2,衕時對比各方優劣。

Stacks

Stacks的定位是比特幣的智能合約層,主網在2018年上線。其使用“掛鉤”方式來實現BTC跨鏈,通過在Stacks網絡上髮行sBTC來實現,本質上是一種中心化的映射方式;其網絡Gas使用其主網代幣STX,而非BTC,礦工參與Stacks的網絡挖礦會消耗質押的BTC來挖取其網絡代幣,這樣的網絡設計不僅不會穫得比特幣用戶的支持,甚至産生極大的反感;其生態採用比較小衆的Clarity作爲編程語⾔,也大大限製了開髮者的涌入。其生態已經髮展5年,但是大多數項目都反響平平或處於停滯狀態,整個生態TVL目前不足2500萬美金。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Stacks的比特幣跨鏈方案仍是中心化方式;Stacks網絡運行不使用BTC,對比特幣Layer1幾乎沒有增益,很難穫得比特幣社區的支持;其網絡開髮語言Clarity比較小衆,很難引入開髮者,生態5年來一直沒有穫得大規模髮展,事實證明,Stacks設計方曏併非理想的BTC Layer2方案。

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絡)

Lightning Network是最具“正統性”的比特幣Layer2,其目標是實現比特幣的“全球支付”,核心是讓比特幣在LightningNetwork這個二層網絡實現快速便捷的小額支付,但是,Lightning Network不支持智能合約,因此,無法在Lightning Network上進行和比特幣相關的生態應用開髮。目前LightningNetwork網絡質押的BTC數量約4000枚。或許鑒於Ordinals協議的成功,Lightning團隊近期提出了Taproot Assets的比特幣資産髮行協議。但是,即使可以基於Taproot Assets髮行資産,然後在閃電網絡進行快速流通,但是,這樣的組合隻是提供了一種比特幣資産髮行和流通的方案,依然無法支撐覆雜的基於BTC的去中心化應用開髮。

小結:

Lightning Network無疑是最具“正統性”的BTC Layer2,但是其網絡不支持智能合約,其誕生的目標是拓展比特幣的支付場景,因此,其併非典型的比特幣Layer2。目前Lightning Network質押了4000個比特幣,約1.4億美金,雖然已經運行3年,但其生態髮展依然處於早期。

RSK:

RSK的定位是支持智能合約的比特幣Layer2,其採用Hash鎖的方式把主網BTC跨到RSK網絡,但是,Hash鎖仍是中心化的方式,很難取得比特幣用戶的信任,因此,使用RSK進行跨鏈的BTC數量屈指可數;衕時,目前RSK網絡的共識算法仍是POW,作爲二層網絡卻仍採用性能較差的POW共識機製,其生態自然很難穫得髮展,因此,RSK主網雖然於2018年已經上線,但是其生態幾乎沒有任何髮展,作爲當年的“十大天王級項目”之一,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RSK的比特幣資産跨鏈方案是中心化的;RSK主網性能較差,生態髮展聊勝於無。事實證明,RSK也不是理想的BTC Layer2方案。

Liquid

Liquid是由Blockstream推出的比特幣二層網絡,本質上講,Liquid是一個比特幣側鏈,Liquid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機構和資産髮行方,麵曏B端提供基於比特幣側鏈的資産髮行和流通服務,因此,Liquid的比特幣跨鏈方案相對中心化,採用11個被認證的多簽節點來托管比特幣,Liquid的解決方案類似於聯盟許可鏈。由於是麵曏機構提供金融資産髮行服務,Liquid更多的考慮是安全性和隱私性,因此,Liquid網絡是需要許可才能準入的聯盟鏈解決方案。Liquid作爲麵曏B端服務的比特幣側鏈網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要想穫得比特幣社區和加密用戶的廣大支持和使用,去中心化和無許可的BTC Layer2才是更具髮展前景的方曏。

小結:

Liquid是麵曏機構服務的比特幣側鏈,本質是一個許可才能準入的聯盟鏈,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對安全性和隱私性有高度要求的傳統機構和資産髮行方,且Liquid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資産髮行和交易,對覆雜的智能合約功能併不友好。因此,Liquid的服務範圍是相對有限的,和主流的去中心化BTC Layer2有著本質區別。

RGB

RGB的目標是構建基於BTC UTXO和閃電網絡的BTC Layer2。RGB於2018年被提出至今,因爲其多個技術要點實現難度較大,一直處於緩慢的開髮階段。RGB的核心設計分爲三點:UTXO狀態壓縮封裝、客戶端驗證、橋接閃電網絡運行非共享智能合約,RGB最被人們推崇爲正統性的就是:RGB上運行的數據會被壓縮封裝到比特幣的每一個UTXO中,即RGB上運行的核心數據借助UTXO附身於比特幣區塊鏈,用比特幣網絡來保障資産的安全性,但是,這也是RGB一直未能實現的功能;即使該功能實現也依然麵臨兩個問題,由於客戶端驗證資産時需要追溯每個資産上游的UTXO,這裡涉及大量的數據驗證,資産被轉移的次數越多 ,驗證難度和驗證成本就越大;即使資産能被驗證,但是,RGB的智能合約併非真正意義地運行在鏈上,每個基於RGB的智能合約是無法交互的,都是獨立的,如果基於RGB髮行的兩個代幣需要構建Swap,是無法像EVM上髮行的資産那樣直接實現Swap交互,而是需要轉移到閃電網絡進行交互,其覆雜程度可見一斑。

小結:

依據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Layer2需要承載高性能、易開髮和對用戶友好的歷史使命,BTC Layer2是直接麵曏應用和用戶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所謂很cool的設計構想上。在這一點,RGB的架構無疑是不符合BTC Layer2三原則的,無論是尚未被驗證的UTXO狀態封裝,還是客戶端驗證,抑或在閃電網絡運行非共享的智能合約,這些無疑都給BTC Layer2上的開髮者和用戶帶來巨大的準入門檻,在這樣的Layer2上構建比特幣應用,其用戶體驗則可想而知。自2018年提出至今,RGB開髮進度一直進展緩慢,在某種層麵上也反應出RGB的覆雜程度之高,以及其落地難度之大,對於其未來的生態開髮者和用戶的準入門檻也可想而知。

BEVM

BEVM是以BTC爲GAS且兼容EVM的比特幣Layer2。BEVM的核心設計是基於BTC 2021年的Taproot升級,使用Musig2聚合簽名算法來實現去中心化的BTC跨鏈,Musig2聚合簽名算法是Taproot升級帶來的,可以讓1000個比特幣輕節點地址組成去中心化的資産網絡,通過這個網絡來處理BTC資産的轉移,從而保障BTC Layer2上的資産安全;衕時,BEVM網絡採用BTC爲GAS,Layer2上的應用都將以BTC爲Gas;最重要的是BEVM完全兼容EVM,EVM生態能運行的DeFi、GameFi等應用都可以無縫遷移到比特幣Layer2,用戶則可以在主流的加密錢包(如Metamask、OK Wallet等)直接使用BEVM生態應用。未來,BEVM還將兼容更多的非EVM的Layer1網絡,從而把BTC及BTC鏈上資産拓展到任意鏈,最大限度地拓展比特幣生態。目前BEVM先行網已經上線,生態上已經有近10款應用,比如,用戶可以在BEVM上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DEX,用戶可以存BTC/Sats等資産做LP,享受DEX收益等。

小結:

BEVM以Musig2聚合簽名來實現BTC的去中心化跨鏈,以BTC爲GAS來穫取比特幣社區共識和支持,衕時兼容EVM,可以降低智能合約開髮者和用戶的準入門檻,因此,是比較實際的且符合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的。但是,和很多宣揚比特幣正統性的BTC Layer2不衕,BEVM似乎顯得不那麽“正統性”。BEVM沒有在比特幣的容量有限區塊空間內或功能有限的UTXO上進行改良設計,而是選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BTC直接引入已經成熟的EVM網絡,從而降低拓展比特幣生態的難度,這是BEVM的設計亮點,衕時,也會被某些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冠以不夠“正統”的標簽。不過,在BTC Layer2賽道,是“正統性”重要,還是開髮者和用戶體驗感更重要,相信市場會給出最終答案。

BitVM

BitVM是2023年被提出的BTC Layer2解決方案,目前仍處於理論階段。BitVM被人們討論最多的是其比較“硬核”的技術實現方案。其核心邏輯是在BTC腳本上運行類似optimistic rollups的欺詐證明,所謂欺詐證明,即當一筆資産交易出現異議,用戶可以髮起檢舉,如果交易真的出現問題,則不誠實的那一方的資産將會被罰沒,一般有效的檢舉時間是7天之內(可以簡單理解爲7天內無條件退貨),但是,如果用戶在7天後髮起檢舉是無效的,即使資産交易出現問題,也將被自動保存在區塊鏈上繼續運行。BitVM的智能合約層運行在鏈下,且每個智能合約不共享狀態;BTC跨鏈使用傳統的Hash鎖來進行資産錨定,沒有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BTC跨鏈。

小結:

BitVM的設計亮點是把鏈下的覆雜智能合約抽象成一個個欺詐證明,併讓這個欺詐證明以比特幣操作碼的方式運行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對於這個方式是否可以實現,比特幣社區仍有很多不衕聲音,但是,對照BTC Layer2設計三原則,BitVM的BTC跨鏈方案仍是古老的Hash鎖,存在中心化問題;由於其可測試網絡仍沒有髮布,因此,無法得知其採用何種語言開髮;鑒於其最大的設計亮點仍處於理論階段,因此,對於BitVM我們採取觀察狀態。

總結

由於比特幣區塊鏈是非圖靈完備的且不支持智能合約,因此,多年來一直都有創業團隊在進行比特幣Layer2的探索。BTC Layer2的本質就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讓BTC跳脫出Layer1的束縛,讓BTC可以在高性能、高拓展性的Layer2上實現一切覆雜的應用場景。因此,一個優秀的能落地的比特幣Layer2應該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設計原則,比如,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BTC跨鏈到Layer2,這決定了Layer2的市場規模和價值上限;是否以BTC爲GAS,這決定了Layer2是否能得到比特幣社區的共識和支持;開髮語言和基礎設施是否對開髮者和用戶足夠友好,這決定了Layer2的生態是否能夠快速成長壯大。

通過對當前主流BTC Layer2項目的盤點,我們大緻可以摸清比特幣Layer2的演變路徑和髮展趨勢,BTC Layer2賽道,天然承載著拓展比特幣生態的使命,我們有理由相信,能穫取比特幣社區支持,能取得比特幣用戶信任以及對開髮者和用戶足夠友好的BTC Layer2必將在本輪比特幣生態浪潮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Web3中文],著作權歸屬原作者[Peter],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Comece agora
Inscreva-se e ganhe um cupom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