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剛剛迎來上線兩週年紀念日,這兩年,世界發生了太多變化,而 AI 技術再度崛起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OpenAI 迅速成為焦點後引發了不少擔憂和爭議,馬斯克公開批評 OpenAI 認為其運作並不像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開放」,從數據收集到算法和數據使用,其運作過程充滿不透明性,宛如一個「黑箱」。在承認 AI 技術賦予生產便利的同時,如今我們也需要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開源嗎?
在傳統 AI 發展路徑中,高昂的算力成本、中心化的數據存儲,以及技術壁壘對開發者形成了多重限制。而這正是加密領域,或者更準確地說,區塊鏈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11 月 28 日,掌握著大量技術資源的科技巨頭 Google Cloud 和加密項目 DeepBrain Chain 舉辦了一場去中心化 AI 活動來專門探討這個方面的問題與機遇。
高昂的算力成本一直是 AI 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特別是對中小型 AI 公司而言,GPU 資源的購買與租賃費用令其望而卻步。DBC 2.0 則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解決路徑,開發者只需發行自身 Token 並啟動 GPU 挖礦機制,即可免費獲取 GPU 資源,擺脫傳統高成本模式。此外,礦工通過貢獻算力獲得代幣獎勵,這種挖礦激勵模式不僅分擔了開發者的經濟負擔,也吸引更多算力加入,促進生態擴展。這種普惠模式讓更多中小型 AI 項目得以低成本使用高質量算力資源,從而推動了 AI 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總的來看就是 DBC 不僅優化了資源分配,還通過去中心化和經濟激勵手段,為 AI 項目提供了一個具備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特性的全新發展平臺。
從雲遊戲到去中心化推理網絡,多元場景的全面覆蓋
前文介紹了 DBC 2.0 這條去中心化 AI 公鏈一些核心優勢,在此之上,DBC 也發展出了一批優質生態項目,展現瞭如何推動 AI 技術突破邊界併為全球市場帶來革命性變革。
而在去中心化 AI 模型的佈局上,DecentralGPT 成為 DBC 的明星項目。對標 OpenAI,DecentralGPT 採用開放源碼的方式,強調數據隱私與透明性,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具自主權的 AI 服務。其近期啟動的千萬美元 GPU 競賽,不僅吸引了全球範圍的 GPU 提供者加入,還進一步鞏固了 DBC 在去中心化 AI 領域的資源優勢,助推整個生態系統的壯大。
DecentralGPT 分析師 Ze Ren Li 關於「DecentralGPT:去中心化 AI 大語言模型的價值」的演講
DBC 生態並不僅限於核心技術突破,還通過一系列創新項目廣泛覆蓋多元場景。SuperImage 將去中心化 AI 用於圖片生成,支持多種文本到圖像模型,讓用戶在數秒內生成高逼真的藝術作品,為數字創作提供了全新可能。而 DRCpad 則聚焦於 AI 節點的一級市場交易,通過篩選和孵化優質項目,為 DBC 的去中心化 AI 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DBC 的生態 AI 項目還涵蓋了從 AI 金融預測到 AI 科學探索的廣泛領域。例如,AIDF 定位為去中心化的金融預測平臺,AITalk 則聚焦於 AI 對話交互,DeepVideo 與 Hyper 3D 分別探索視頻生成與 3D 模型生成的潛力。無論是用於遊戲的 GameNPC 與 GamerGPT,還是用於教育與科學研究的 MathAI 與 BioFold,這些項目共同勾勒出 DBC 去中心化 AI 生態的多種圖景。
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交匯點,DBC AI 公鏈正與傳統的去中心化算力項目形成鮮明對比,去中心化算力項目主要面向中心化 AI 企業,其競爭對手包括谷歌和微軟等巨頭,通過出租 GPU 資源為中心化 AI 提供算力支持。然而這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幾乎所有賽道都被中心化企業佔據,形成了以高算力成本和有限價格彈性為特點的內卷化競爭。
相較之下,DBC AI 公鏈通過服務 AI 開發者,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 AI 市場。以賦能開發者為核心,DBC 為去中心化 AI 生態提供基礎設施,幫助開發者快速重構商業模式,從而規避中心化 AI 模式中用戶遷移成本低、價格競爭激烈的困境,這一戰略不僅填補了去中心化 AI 市場的空白,也為 AI 技術探索和創新開闢了新的藍海。
與此同時,DeepBrain Chain 也與科技巨頭谷歌雲達成了合作,11 月 28 日那場主題為「推動去中心化 AI 未來」的會議就展現了這一協作的階段性成果,也勾勒出傳統科技巨頭與去中心化技術平臺攜手開拓未來的願景。
Google Cloud 解決方案架構師 Leon Li 關於「Decentralized AI: 怎樣在谷歌雲上利用 GPU 做分佈式推理」的主題演講
ChatGPT兩週年,去中心化AI的機遇何在?深腦鏈DBC給出了答案
ChatGPT 剛剛迎來上線兩週年紀念日,這兩年,世界發生了太多變化,而 AI 技術再度崛起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OpenAI 迅速成為焦點後引發了不少擔憂和爭議,馬斯克公開批評 OpenAI 認為其運作並不像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開放」,從數據收集到算法和數據使用,其運作過程充滿不透明性,宛如一個「黑箱」。在承認 AI 技術賦予生產便利的同時,如今我們也需要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開源嗎?
在傳統 AI 發展路徑中,高昂的算力成本、中心化的數據存儲,以及技術壁壘對開發者形成了多重限制。而這正是加密領域,或者更準確地說,區塊鏈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11 月 28 日,掌握著大量技術資源的科技巨頭 Google Cloud 和加密項目 DeepBrain Chain 舉辦了一場去中心化 AI 活動來專門探討這個方面的問題與機遇。
DeepBrain Chain(簡稱 DBC)成立於 2017 年,由 DeepBrain Chain 基金會和 DeepBrain Chain 理事會共同推動 DBC 的發展。2021 年,DBC 1.0 GPU 分佈式 GPU 算力網絡上線,而 DBC 2.0 是全球第一條人工智能公鏈,經過 7 年的研發,公鏈測試網於今年 8 月上線,主網在 12 月中旬啟動上線。
DBC 2.0:第一條去中心化 AI 公鏈
人工智能領域已是一片紅海,但是去中心化 AI 技術在目前的實際運用中仍然有待開發,DeepBrain Chain 作為加密領域早期佈局 AI 技術的領頭羊,目前已經在技術開發、機制設計、生態建設等方面初具規模。
如何平衡去中心化 AI 性能、成本與資源瓶頸?
首先,DBC 2.0 兼容 EVM 智能合約標準,支持開發者基於其公鏈發行代幣、部署智能合約,並開發去中心化 AI 應用,這使得任何 AI 項目都能夠通過 DBC 生態輕鬆實現去中心化,並保持長期穩定的運行。
而從公鏈性能上看,DBC 支持每秒處理 1000 筆交易,出塊時間僅需 6 秒,為構建複雜的 AI 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並且,每筆交易不足 0.0001 美元的 Gas 費用,顯著降低了開發成本。此外,DBC 全面兼容 EVM,現有 DApp 可無縫遷移至該平臺,進一步降低開發人員的技術門檻。
二是 DBC 2.0 採用去中心化 AI 模型運行。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曾警告稱依賴中心化 AI 模型可能導致用戶被數據和算法束縛,而 DBC 2.0 通過支持 AI 模型的完全去中心化部署與運行,為這一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傳統去中心化 AI 項目的研發通常需耗資上千萬美元,歷時 3-4 年,而 DBC 的高效研發工具通過簡單的 API 接口和 AI 容器部署功能,將研發週期縮短至 3 個月,成本則下降至百萬美元級別。更重要的是,去中心化模型運行有效保護了用戶隱私,避免了數據洩露風險。
第三點,DBC 2.0 提供 GPU 免費試用與高性能支持,其通過發行代幣啟動挖礦機制,DBC 讓開發者能夠免費試用 GPU 資源,同時大幅縮短研發週期。從傳統模式的 3 至 4 年縮短到僅 3 個月,這種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為去中心化 AI 的快速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高昂的算力成本一直是 AI 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特別是對中小型 AI 公司而言,GPU 資源的購買與租賃費用令其望而卻步。DBC 2.0 則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解決路徑,開發者只需發行自身 Token 並啟動 GPU 挖礦機制,即可免費獲取 GPU 資源,擺脫傳統高成本模式。此外,礦工通過貢獻算力獲得代幣獎勵,這種挖礦激勵模式不僅分擔了開發者的經濟負擔,也吸引更多算力加入,促進生態擴展。這種普惠模式讓更多中小型 AI 項目得以低成本使用高質量算力資源,從而推動了 AI 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總的來看就是 DBC 不僅優化了資源分配,還通過去中心化和經濟激勵手段,為 AI 項目提供了一個具備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特性的全新發展平臺。
從雲遊戲到去中心化推理網絡,多元場景的全面覆蓋
前文介紹了 DBC 2.0 這條去中心化 AI 公鏈一些核心優勢,在此之上,DBC 也發展出了一批優質生態項目,展現瞭如何推動 AI 技術突破邊界併為全球市場帶來革命性變革。
DeepLink 作為 DBC 生態的核心項目之一,通過整合 AI 與區塊鏈技術,為雲遊戲提供了極低延遲的渲染解決方案。通過引入 GPU 提供者參與「獵戶座競賽」,DeepLink 為 DBC 帶來了超過 2000 個 GPU 節點的增長,不僅推動了整個生態的資源擴展,也為雲遊戲行業開闢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新路徑。
而在去中心化 AI 模型的佈局上,DecentralGPT 成為 DBC 的明星項目。對標 OpenAI,DecentralGPT 採用開放源碼的方式,強調數據隱私與透明性,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具自主權的 AI 服務。其近期啟動的千萬美元 GPU 競賽,不僅吸引了全球範圍的 GPU 提供者加入,還進一步鞏固了 DBC 在去中心化 AI 領域的資源優勢,助推整個生態系統的壯大。
DBC 生態並不僅限於核心技術突破,還通過一系列創新項目廣泛覆蓋多元場景。SuperImage 將去中心化 AI 用於圖片生成,支持多種文本到圖像模型,讓用戶在數秒內生成高逼真的藝術作品,為數字創作提供了全新可能。而 DRCpad 則聚焦於 AI 節點的一級市場交易,通過篩選和孵化優質項目,為 DBC 的去中心化 AI 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DBC 與 HYCONS CLOUD 的業務合作也拓展至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生物醫學、雲遊戲等領域,為需要 GPU 資源的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便捷的合作渠道,這種資源共享的模式,為各行業降低了算力門檻,推動了技術普惠。
在基礎設施層面,DBC 也提供了完善的工具支持。DBCSCAN 作為其 EVM 瀏覽器,已上線測試網,支持智能合約部署與交易查詢。DBCWallet 功能豐富,涵蓋 POS 質押、治理投票、國庫提案等,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了完整的生態操作平臺。這些工具與平臺進一步提升了 DBC 生態的用戶體驗與開發便利性。
DBC 的生態 AI 項目還涵蓋了從 AI 金融預測到 AI 科學探索的廣泛領域。例如,AIDF 定位為去中心化的金融預測平臺,AITalk 則聚焦於 AI 對話交互,DeepVideo 與 Hyper 3D 分別探索視頻生成與 3D 模型生成的潛力。無論是用於遊戲的 GameNPC 與 GamerGPT,還是用於教育與科學研究的 MathAI 與 BioFold,這些項目共同勾勒出 DBC 去中心化 AI 生態的多種圖景。
一覽 DBC 2.0 的代幣經濟模型
DBC(DeepBrainChain)代幣總量為 100 億枚,供應量固定,永不增發,預計將在約 100 年內完成全部發行。DBC 採用通縮模型,用戶支付的租賃 GPU 費用會根據 GPU 總量的不同比例被銷燬:當網絡 GPU 總數在 5000 臺以內時,銷燬比例為 30%;超過 5000 臺時,比例提升至 70%;達到或超過 10000 臺時,銷燬比例增至 100%。
用戶需通過交易平臺或其他渠道購買 DBC 代幣,用於支付 GPU 租賃費用。這一機制使得每次 GPU 租用都會減少市場上流通的 DBC 供應量。此外,礦工需質押 DBC 才能提供 GPU 服務,每張 GPU 首次需質押 1000 枚 DBC(目前價值 4 美金)。隨著 GPU 數量的增加,被質押的 DBC 總量也會相應增加。截至目前,全網 GPU 礦工質押的 DBC 總量已達 74,680,376 枚,佔總發行量的 1.33%。
DBC POS 超級節點需要質押 DBC 以獲得區塊獎勵,目前全網質押的 DBC 總量為 1,466,792,420,佔 DBC 發行總量的 26.14%。
同時,DBC 代幣也是 DeepBrainChain 網絡的治理代幣。網絡通過 POS 機制選舉出 21 名委員會成員,共同管理生態發展基金。委員會 DAO 每四個月舉行一次選舉,所有候選人根據獲得的投票數量決定排名,每枚 DBC 等於一票。委員會 DAO 管理的國庫資金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的發展,進一步推動 DeepBrainChain 網絡的可持續運營與增長。
前文說道,DBC 2.0 測試網已於 8 月上線,幾個月時間過去,目前表現如何呢?
據官網信息,目前 DBC 總算力值達 259,985.16,擁有超過 1145 張 GPU,GPU 租賃率高達 92.58%,GPU 租賃已消耗超過 1.13 億枚 DBC,充分展現了其資源的高效利用率。
而生態應用越多,生態系統應用本身對 GPU 的需求就越大。每天使用的 DBC 交易越多,銷燬的 DBC 就越多,DBC 的價值就越大。
以雲網吧應用為例,雲網吧用戶需要在交易市場購買幣才能使用 GPU。每增加一個 GPU,從交易市場購買的 30% 的代幣將被銷燬。如果有 1000 個雲網吧,每個網吧有 100 臺機器,每臺機器每天使用 10 小時,每小時支付 0.1 美元,其中 30% 被銷燬。每個月都有價值 900,000 美元的代幣被銷燬。
按照 0.002USDT 的幣價計算,一個月需要銷燬超過 4 億個幣,同時,要支持 1000 家網吧,需要 7 萬臺機器,還需要額外質押 70 億個幣。
傳統科技巨頭與去中心化 AI 的協奏曲
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交匯點,DBC AI 公鏈正與傳統的去中心化算力項目形成鮮明對比,去中心化算力項目主要面向中心化 AI 企業,其競爭對手包括谷歌和微軟等巨頭,通過出租 GPU 資源為中心化 AI 提供算力支持。然而這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幾乎所有賽道都被中心化企業佔據,形成了以高算力成本和有限價格彈性為特點的內卷化競爭。
相較之下,DBC AI 公鏈通過服務 AI 開發者,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 AI 市場。以賦能開發者為核心,DBC 為去中心化 AI 生態提供基礎設施,幫助開發者快速重構商業模式,從而規避中心化 AI 模式中用戶遷移成本低、價格競爭激烈的困境,這一戰略不僅填補了去中心化 AI 市場的空白,也為 AI 技術探索和創新開闢了新的藍海。
與此同時,DeepBrain Chain 也與科技巨頭谷歌雲達成了合作,11 月 28 日那場主題為「推動去中心化 AI 未來」的會議就展現了這一協作的階段性成果,也勾勒出傳統科技巨頭與去中心化技術平臺攜手開拓未來的願景。
首先,谷歌云為 DBC 生態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去中心化 AI 網絡需要大量 GPU 資源,而對於缺乏 GPU 設備的礦工,谷歌雲的 GPU 服務則成為重要補充,使更多參與者能夠輕鬆加入 DBC 生態,同時也為谷歌雲帶來了新的用戶增長點和業務模式。
而谷歌雲也通過「一鍵挖礦」功能,降低了用戶的參與門檻,無需深厚的技術背景即可運行 AI 模型鏡像,參與 DBC AI 公鏈上面的多種 AI 代幣挖礦。這種便捷性吸引了更多開發者與用戶,進一步擴大了去中心化 AI 生態的規模,也為 AI 技術普及奠定了基礎。
據悉,DeepBrain Chain 正在籌建專項基金用於孵化更多創新型 deAI 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將進一步帶動 DBC 鏈本身的繁榮,形成生態與基礎設施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谷歌雲將繼續以技術與資源賦能 DeepBrain Chain,DeepBrain Chain 則通過去中心化 AI 技術的創新,吸引更多開發者與用戶加入,共同推動這一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這一合作模式為去中心化 AI 生態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全球 AI 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