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上市公司加密财库策略引争议 专家警示潜在系统性风险
加密财库策略引发关注,上市公司面临潜在风险
近期,加密财库策略成为上市公司的热门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24家上市公司将比特币纳入公司财务战略,作为资产负债表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比特币外,以太坊、Solana和XRP等加密货币也逐渐被一些上市公司采纳为财库策略的一部分。
然而,这一趋势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有专家将当前情况比作当年的灰度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后者曾长期交易溢价,但溢价转为折价后成为多个机构崩盘的导火索。某银行数字资产研究主管警告,如果比特币价格下跌超过企业平均买入价的22%,可能会引发企业被迫抛售。若比特币跌至9万美元以下,约半数企业持仓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某科技公司是采用比特币财库策略的典型代表。截至6月4日,该公司持有约580,955枚比特币,市值约610.5亿美元,但其公司市值却高达1074.9亿美元,溢价接近1.76倍。这种高溢价模式吸引了众多模仿者,包括一些由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的新兴公司,以及一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司的操作模式与当年的GBTC套利模式在结构上极为相似。一旦市场进入熊市,其风险可能会集中释放,形成"踩踏效应"。
回顾历史,GBTC在2020-2021年曾风光一时,溢价一度高达120%。但进入2021年后,GBTC迅速转为负溢价,最终成为多家加密机构爆雷的导火索。GBTC的机制设计被称为"只进不出"的单向交易,这种设计在早期推动了其二级市场溢价的长期维持,但也催生了大规模的"杠杆套利游戏"。
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基于溢价和杠杆的模式迅速崩塌,导致多家机构遭受重大损失。这场始于溢价、盛于杠杆、毁于流动性坍塌的"爆雷",成为2022年加密行业系统性危机的序章。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形成自己的"比特币财库飞轮",主要逻辑是通过股价上涨、增发融资、购入比特币、提振市场信心来推动股价继续上涨。这一机制可能随着机构逐步接受加密货币ETF和加密货币持仓作为贷款抵押品而加速运转。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财库飞轮模式在牛市中看似自洽,但实质上是将传统金融手段与加密资产价格直接挂钩,一旦市场转熊,整个链条就有可能断裂。更严重的是,当这些公司的股票被接受为抵押品时,其波动性将进一步传导到传统金融或DeFi系统,放大风险链条。
尽管如此,也有观点认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因为多数交易机构尚未接受比特币ETF作为保证金抵押。同时,有分析指出,某些采用加密财库策略的公司,如前文提到的科技公司,其资本结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风险杠杆模型,而是一套高度可控的"类ETF+杠杆飞轮"系统。
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加密财库策略不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对其结构性风险的争议。尽管一些公司通过灵活的融资手段和周期性调整构建出相对稳健的财务模型,但整体行业是否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仍有待时间验证。这一轮"加密财库热潮"是否会重复GBTC式的风险路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