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鲸吞加密版图引恐慌!控盘比特币以太坊ETF,入股Strategy或触发市场核弹级抛售

贝莱德(BlackRock)在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市场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并入股微策(Strategy/MSTR),引发市场对机构操纵加密资产的深度担忧。分析指出,贝莱德或通过施压微策股价,迫使迈克·塞勒(Michael Saylor)清算其巨额比特币储备,从而制造市场恐慌、低价吸筹。若此策略执行,比特币或暴跌至6-6.5万美元,以太坊下探1700美元,山寨币可能蒸发80-90%市值。这场潜在“流动性危机”不仅威胁市场稳定,更可能颠覆加密货币去中心化根基,使“人民的货币”沦为华尔街新玩物。

贝莱德加密帝国扩张,垄断阴影笼罩市场

贝莱德在加密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引发了激烈猜测,有报道暗示该公司可能正在策划一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震荡。继收购微策(Strategy,前MicroStrategy) 5%的股份(可能旨在影响迈克尔·塞勒庞大的比特币持仓)之后,贝莱德又推动了其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创下新高。

BTC/ETH ETF霸主地位确立

以太坊在华尔街成为焦点,现货ETH ETF在8月11日录得创纪录的10.19亿美元净流入,其中贝莱德的iShares以太坊信托(ETHA)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其iShares比特币信托(IBIT)也达到里程碑,在比特币飙升至124,500美元历史新高的背景下,资产管理规模跨越910.6亿美元。这显示贝莱德已不仅持有比特币,更在向控制比特币迈进。

入股微策:连接两大比特币巨鲸

贝莱德收购微策5%股份的动作看似微小,实则有效地连接了两个最大的比特币“巨鲸”——贝莱德与迈克尔·塞勒的微策公司。微策的比特币策略依赖于债务和股票发行,这意味着如果其股价下跌,该策略将变得脆弱,而贝莱德深谙此道。

操纵剧本:施压股价,触发清算?

通过施压微策(MSTR)股价,贝莱德可能迫使塞勒清算其比特币储备,从而打压BTC价格,进而低价回购并进一步收紧对市场的控制。这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

清算预警信号已现?

六月,微策将7,382枚BTC(约合8.5亿美元)转移至Coinbase Prime托管地址。这对于长期持有者来说并非典型行为,而是一个为潜在清算做准备的明确信号。几乎在同一时期,贝莱德在短短48小时内抛售了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比特币。对于其规模而言,这虽是小数目,但其象征意义指向更广泛的“市场重置”策略。

核爆级后果:市场恐遭血洗

如果贝莱德触发这轮连锁反应,后果可能是残酷的:

  • 比特币可能暴跌至 65,000 - 60,000美元区间。
  • 以太坊可能重挫至 1,700美元。
  • 山寨币恐面临 80-90% 的毁灭性跌幅。 衍生品市场将内爆,交易所可能暂停提现,散户投资者将在最糟糕的时刻恐慌性割肉。与此同时,机构将悄然吸纳散户在恐惧中抛售的资产。

垄断供应:去中心化根基受挑战

最危险之处在于,贝莱德的IBIT ETF已经掌控了数十万枚比特币的资金流。通过增加对微策的影响力,他们将主导直接的比特币供应和企业储备两大领域。这看似市场策略,实则是谋求垄断。若单一实体能控制比特币70%的供应,加密货币的基石——去中心化——将彻底崩塌。

终极目标:重塑比特币本质

对贝莱德而言,这无关短期利润。其核心在于积累、统治并改写比特币市场的规则。若此策略展开,可能标志着比特币身份认同的转折点。这个始于传统金融去中心化替代品的产物,面临被重塑为又一个华尔街工具的风险——像黄金或石油一样被交易、加杠杆并用作抵押品。

微策股价示警:脆弱平衡

微策股价近期滑落至366.32美元(过去24小时下跌1.78%),突显了当前平衡的脆弱性。

结语:人民的货币还是机构玩物?

随着贝莱德等机构巨头的掌控力日益增强,加密社区面临一个紧迫拷问:比特币将坚守其“人民的货币”初心,还是无可避免地演变为中心化金融权力的工具?此次潜在的“贝莱德陷阱”不仅关乎短期价格波动,更是一场关于加密货币灵魂归属的战役。去中心化信仰与华尔街资本意志的碰撞结果,将深刻定义未来十年加密市场的格局与本质。普通持有者需警惕市场操纵风险,强化链上数据监控,在机构博弈的惊涛骇浪中守护资产安全与社区自治精神。

BTC-2.2%
ETH-5.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