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最近,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可能支持稳定币,引发了广泛讨论。然而,深入分析后,这一报道的可信度值得质疑。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加密货币的点对点支付功能可能会对这一基本制度构成挑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推出了数字人民币(CBDC)作为M0基础货币。从功能逻辑来看,再推出稳定币似乎没有必要。如果想要在法定数字货币体系中融入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在设计初期就直接纳入,而不需要后期再通过'套用区块链'的方式来实现。中国当初选择绕开这一技术路径,背后必定有深层次的制度考量和战略权衡。
诚然,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确实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潜力。但是,这种效果的实现与特定地区的制度环境和监管框架密切相关,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国对稳定币采取谨慎态度,本质上是将制度理性置于技术诱惑之上的必然选择。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央行数字货币已被明确定位为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支持稳定币'既缺乏政策空间,也没有战略必要性。
如果路透社没有披露消息的具体来源及相关政治背景,那么这篇报道很可能是市场投机者进行的舆论试探。
综上所述,这一消息的可信度似乎极低。在没有官方确认之前,我们应该对此类报道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被误导或产生不必要的市场波动。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政策走向,以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